创业先找合伙人,人不对,后面的过程会异常艰难。直到今天,我看到了一张图,这张图我相信不少人应该都看过。
我想,这应该是团队中最好的状态。但是后来发现,往往并不是这样。我自己做了一个自我反思。总结出来有以下几个不同。一是做求职黑板与做青橙不同;二是做负责人和创始人不同;三是公益和非公益不同。
做青橙的过程中,有甜蜜,有苦涩。而现在青橙正如它的酸涩一般,酸的我不知所以。
如果是做公益,我想青橙可能不会有如此多的要求,大家凭着兴趣做事。这也是大抵社团能活下来,而创业的公司不的原因。青橙的状态是半企业的状态,而成员就目前来说都是学生。我一直认为,青橙的成员已经很优秀了,现在我打消这个看法和认知。也证明,我们所要学的和做的,远远不够。
可是,青橙又是一家求职平台。如果自己的推送运营都搞不定,何谈走出去。青橙的注册、线下活动对接,大多数是我完成的。我想用一切办法来营造大家线下对青橙加深印象和认可。推广的运营,我忽视了。
可惜,运营我不擅长。我让我的合伙人在负责这个事情,后来我发现,她们很难挑大梁。做执行可能很棒,但是从协调和统筹上讲,差的很多。
我们听到过这样一句话:
一个人干不过一个团队,
一个团队干不过一个系统,
一个系统干不过一个趋势。
团队+系统+趋势=成功。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会走得更远!
现在更多的是一种切身体验。也逐渐明白,我认识的大佬们为何最初都不看好我。而是我们真的差很多。
你在给老板干什么事情,你将会获得什么回报。但是,这里面有一个核心,就是“做”的问题。这个事情谁去做,怎么做,做的怎么样。
很明显,大家大多数人处于,第二个或者第三个阶段。很少能在第四个层级上。而作为一家公司创始人,首先就立足于第四个层级,因为要有idea,那才有后续的动力。创始人会把想做的事情,分工好每个人,统筹方面体现出来的就是我该怎么做。
如果说,运营公众号的事情,我不用操心,那么我的商务合作会更加顺利。如果我活动做得好,那么我的粉丝量会越多。相辅相成。
那么,好的合伙人对于创业公司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如:可创造拥有感,凝聚合作伙伴。没有人会用心擦拭一辆租来的车,合伙人机制最大的特点就是创造拥有感。当然这个拥有感不是法律上的拥有概念,即与资本享有同等的股权、决策权、分红权。这种拥有感主要是参与企业经营的权利,在企业内部为人才创造创业的条件,变为别人打工为“为自己打工”。当人才参与公司经营决策、融入创业合伙人团队时,才有可能真正找到创业的感觉。就如同小米员工对加班的评论:“如果你找一份工作,天天加班当然是不行的,但如果是创业就不同了,创业是一种生活方式,你在为自己而活。”
相互之间的信任,是合伙人的最重要的关系纽带。是把资源、渠道、动用一切可动用的人脉和商务合作能力,去完成一个事情,你做你的,我做我的,在创业初期很难做到。尤其是面对着各种突发状况的时候,能有一个企业愿意和你合作,都可能让你的公司活下去。最孤独的是创始人。以前在求职黑板,我从未有过这样的感觉。
这些同学目前是没有薪水的,我作为青橙创始人,我一遍一遍的告诉自己。我羡慕格力给每个员工增加1000元薪水;羡慕腾讯给每个员工300股的股票。而市场上的鲜花和礼赞只会属于成功者,失败者只会遭到媒体们的落井下石。
我忽然很认同咪蒙的那篇文章,职场永远是残酷的斗争,对于创业企业而言,你死我亡太正常不过。合伙人,不容易;创始人,不好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