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谦德之效
(谦德 —— 纳福)
(本篇提要:谦则纳福,使立命开花结果。)
《易》曰:“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 是故谦之一卦,六爻皆吉。(《易经》说:“天之道是亏损骄满的,而增益谦虚的;地之道是扣减骄满的,而添补谦虚的;鬼神之道是祸害骄满的,而降福给谦虚的;人之道是憎恶骄满的,而喜爱谦虚的。” 由於谦虚至关紧要,所以在《易经》的六十四卦中,只有“谦”这一卦,六爻全都是吉,而其余的各卦里,都是有吉有凶。 ◆〔盈〕骄满。〔谦〕谦虚。〔卦〕象徵自然现象和人事变化的一套符号,以阳爻、阴爻相配合而成,三个爻组成的卦共八个,两卦(六爻)相曡可得六十四卦。〔爻,读尧〕构成《易》卦的基本符号。〔谦卦〕是由八卦里坤、艮两卦曡成,故有六爻;“艮”读茛。)
《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书经》也说:“骄满招来亏损,谦虚受到増益。” ◆ “盈则亏,满遭损”是自然规律,我们千万不要去违背它。又,《易·谦卦》:“劳谦,君子有终,吉。”意思是说:勤劳而谦逊,君子就能成就事业,大吉大利。)
予屡同诸公应试,每见寒士将达,必有一段谦光可掬。(我屡次同许多人去赴考,每每看到将要考中而发达的读书人,脸上都一定焕发著谦虚的光彩。 ◆ 谦抑之人,心气愈收敛,光彩愈焕发。〔屡〕屡次。〔诸公〕许多人,“公”是尊称。〔寒士〕贫穷的读书人;这里指尚未取得功名的书生。〔谦光可掬〕形容脸上流露出来谦虚的光彩是非常明显的,用两手都捧得起来。〔掬,读鞠〕用两手捧。)
一、身边五例
(◆ 了凡先生在这里讲了自己身边谦恭获福的五个实例。)
(一)恭敬谦畏
辛未计偕,我嘉善同袍凡十人,惟丁敬宇宾年最少,极其谦虚。(辛未年,各地举人进京会试(考进士),我们嘉善县去应考的,总共十人,其中有一位姓丁、名宾、号敬宇的,最为年轻,而他极其谦虚。 ◆〔辛未〕公元1571年,了凡先生36岁。〔计偕〕各地举人进京会试(考进士)。〔同袍〕此典故来自《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后用来指极有交情的友人;军界中人也常用此互称。这里指一同去投考进士的人。〔凡〕总共。)
予告费锦坡曰:“此兄今年必第。”费曰:“何以见之?”(於是我就告诉费锦坡:“丁敬宇今年一定考中。”费锦坡说:“何以见得?” )
予曰:“惟谦受福。兄看十人中,有恂恂款款,不敢先人,如敬宇者乎?有恭敬顺承,小心谦畏,如敬宇者乎?有受侮不答,闻谤不辩,如敬宇者乎?人能如此,即天地鬼神,犹将佑之,岂有不发者?”及开榜,丁果中式。(我回答道:“只有谦虚才能受福。您看这十人当中,有哪一个能够像他那样,信实诚恳而不敢占人之先?有哪一个能够像他那样,恭敬顺受,小心谦畏?有哪一个能够像他那样,受侮不答,闻谤不辩?人能够这样,就连天地鬼神也会保佑他,岂有不发达的道理?”等到发榜,丁敬宇果然考中。 ◆〔恂恂,读旬旬 〕信实。〔款款〕诚恳。)
(二)平怀顺受
丁丑在京,与冯开之同处,见其虚己敛容,大变其幼年之习。(丁丑年在京城,与冯开之同住一处,看见他虚怀若谷,容貌端庄,大大改变了年少时骄傲轻浮的陋习。 ◆〔丁丑〕公元1577年,了凡先生42岁。〔虚己〕虚心。〔敛容〕即“正容”,表示肃敬。)
李霁岩,直谅益友,时面攻其非,但见其平怀顺受,未尝有一言相报。(李霁岩是一位正直诚实而有益的朋友,常常当面指责他的过失,只见他安然顺受,从不辩解。 ◆〔谅〕信实。)
予告之曰:“福有福始,祸有祸先,此心果谦,天必相之,兄今年决第矣。”已而果然。(我告诉他说:“一个人有福,一定有福的苗头;一个人有祸,一定有祸的徵兆。只要内心谦虚恭敬,上天必定会帮助他,您今年一定中进士。”不久果然考中。 ◆ 据历史记载:冯开之在这次会试,考了第一名。〔相,读向〕辅佐。〔已而〕过了一些时间。)
(三)心服速改
赵裕峰光远,山东冠县人,童年举於乡,久不第。(赵裕峰,名光远,山东冠县人,不满二十岁时参加乡试,就考上了举人,但是很久以来却考不上进士。)
其父为嘉善三尹,随之任,慕钱明吾,而执文见之。(父亲被派往嘉善县做主簿,他跟随上任。到了那里,由於非常仰慕钱明吾先生的学问,就拿了自己的文章去拜见钱先生。 ◆〔三尹〕县的主簿;大尹是知县;二尹是县丞。)
明吾悉抹其文,赵不惟不怒,且心服而速改焉。(殊不知钱先生提起笔来,边看边抹,把他的文章全都抹掉了,竟无一可取之处。赵裕峰不但不生气,而且打心眼里佩服钱先生才思敏捷,赶紧把文章全部重写。)
明年,遂登第。(第二年,他就考中了进士。)
(四)气虚意下
壬辰岁,予入觐,晤夏建所,见其人气虚意下,谦光逼人。(壬辰年,我进京陛见皇上,遇见夏建所,看见他虚心恭谨,脸上谦虚的光彩极盛。 ◆〔壬辰岁〕公元1592年,了凡先生57岁。〔入觐〕陛见皇帝;“觐”读晋。〔晤,读悟〕遇见。〔谦光逼人〕形容脸上谦虚的光彩极盛。)
归而告友人曰:“凡天将发斯人也,未发其福,先发其慧;此慧一发,则浮者自实,肆者自敛;建所温良若此,天启之矣。”及开榜,果中式。(回到家乡我就告诉朋友们说:“凡是上天要让这个人发达,在受到福报之前,先开发他的智慧;智慧一发,就是浮滑的人也会变得稳重诚实,放肆的人也会变得端庄谦恭;夏建所温和善良到如此地步,一定是上天要让他发达了。”等到发榜,他果然考中进士。 ◆〔斯人〕这个人。〔中式〕考试取中。)
(五)折节自持
江阴张畏岩,积学工文,有声艺林。(江阴县的张畏岩,学识渊博,文章做得好,在读书人中很有名气。 ◆〔积学〕学识渊博。〔工文〕文章写得很好。〔艺林〕指学界,文人聚集之地。)
甲午南京乡试,寓一寺中。揭晓无名,大骂试官,以为眯目。(甲午年南京乡试考举人,他寄住在一寺庙中,发榜时榜上无名,盛怒之下大骂考官有眼无珠,分辨不出文章的好坏。 ◆〔甲午〕公元1594年,了凡先生59岁。〔揭晓〕考试发榜。〔试官〕考官。〔眯〕眼皮微微合拢,这里形容老眼昏花,有眼无珠。)
时有一道者在旁微笑,张遽移怒道者。(当时有一道者在旁微笑,张就把怒气转向道者。 ◆〔遽,读剧〕就。)
道者曰:“相公文必不佳。”张益怒曰:“汝不见我文,乌知不佳?”(道者说:“相公的文章肯定做得不好。”张更加发怒地说:“你没看见我的文章,你怎麽知道不好?” ◆〔相公〕古时候对上层社会年轻人的敬称。)
道者曰:“闻作文贵心气和平。今听公骂詈,不平甚矣,文安得工?”张不觉屈服,因就而请教焉。(道者说:“我听人说,做文章贵在心气和平。现在听到您的怒駡,就知道您的心气极其不和平,文章怎麽可能做得好呢?” 道者的话一针见血,张不觉被折服,因而走上前去,恭敬地向他请教。 ◆〔道者〕谓修行佛道者,后来指禅林之行者,或投佛寺求出家尚未得度者。〔行者〕居住佛寺但留著头发修行的人。〔屈服〕折服。〔就〕靠近。〔焉〕语气助词,用在词尾,可不译出。)
道者曰:“中全要命;命不该中,文虽工,无益也。须自己做个转变。”(道者说:“考中与否全要靠命;命不该中,文章虽然做得好,是没有用处的。您必须自己做个转变。”)
张曰:“既是命,如何转变?”道者曰:“造命者天,立命者我。力行善事,广积阴德,何福不可求哉?”(张说:“既然是命,又如何能够转变?”道者说:“建造命运的是天,描绘命运图样的则是自己。您只要力行善事,广积阴德,有甚麽福不可以求得?” ◆ 上天是根据福善祸恶的原则,按照各人的善德恶行,对他的命运加以安排,至於或行善、或作恶,却是取决於各人,即如前面云谷禅师所说:“天不过因材而笃,几曾加纤毫意思。”所以“造命者天,立命者我”,即是说:描绘命运蓝图的是我们自己,上天不过是按图施工而已。〔造〕作为。)
张曰:“我贫士,何能为?”道者曰:“善事阴功,皆由心造,常存此心,功德无量。且如谦虚一节,并不费钱,你如何不自反而骂试官乎?”(张说:“可是我是个穷书生,又能够做什麽呢?”道者说:“善事阴功,都是由心所造,您能够常存这个做善事修阴功的心,就功德无量了。况且,就如谦虚这一善行,并不花钱,你为什麽不反省自己,却去骂考官?” ◆ “善事阴功,皆由心造,常存此心,功德无量。”这十六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实在是我辈的心经,要常念常行,此乃立命、修行的入手功夫。又,此十六字与“积善之方”一章中的“阴、阳”之说和“半、满”之说一起研读,体会更深。〔士〕指读书人。)
张由此折节自持,善日加修,德日加厚。(张从此痛改前非,律己修身,善一日一日地加修,德一日一日地加厚。 ◆〔折节〕由高亢而降为谦抑。〔自持〕律己修身。)
丁酉,梦至一高房,得试录一册,中多缺行。问旁人,曰:“此今科试录。”(又过了三年,即丁酉年,做梦到了一座高大的房屋,看见一本名册,中间有许多缺行,就问旁边的人。那人回答说:“这是今科考试的录取名册。” ◆〔丁酉〕公元1597年,了凡先生62岁。〔试录〕考试的录取名册。)
问:“何多缺名?”曰:“科第阴间三年一考较,须积德无咎者,方有名。如前所缺,皆系旧该中式,因新有薄行而去之者也。”(张问:“为什麽缺了这麽多名字?” 那人回答说:“阴间对考科第的人三年核查一次,必须积德而无恶行的人才会被录取。这本册子前面所缺的名字,都是原本该录取的,因为新近品行不端而被划掉。” ◆〔薄行〕品行不好。)
后指一行云:“汝三年来,持身颇慎,或当补此,幸自爱。”是科果中一百五名。(那人指著后面的一行说:“你三年来,律己修身颇为谨慎,或者应当补这一个空缺,希望你自爱。”这科乡试,张果然中了第一百零五名。 ◆〔幸〕希望;例如:幸勿推却。)
二、受福之基
(◆ 心善行正,虚心谦卑,这是受福的基础。)
由此观之,举头三尺,决有神明;趋吉避凶,断然由我。(由此可见,抬头三尺之上,就一定有神明;而趋吉避凶,绝对可以由我自己做主。 ◆〔举头〕抬头。〔断然〕一定,绝对。)
须使我存心制行,毫不得罪於天地鬼神;而虚心屈己,使天地鬼神时时怜我,方有受福之基。(必须使我自己常存善心,约束行为,丝毫不得罪天地鬼神;并且虚心谦卑,使天地鬼神时时爱怜我,这样才有受福的基础。 ◆〔存心制行〕存善心,约束自己的行为。〔屈己〕谦卑。〔怜〕爱也,惜也。)
彼气盈者,必非远器,纵发亦无受用。(那些骄傲自满的人,必定没有远大的度量,纵然发达也得不到真实受用。 ◆〔气盈〕骄傲自满。〔器〕度量。)
稍有识见之士,必不忍自狭其量,而自拒其福也。(因此稍微有见识的人,一定不忍狭小自己的气量,而去拒绝福的来临。 ◆ 俗话説:量大福大。愈谦虚,心量愈大,就愈能受福,所以说:谦德纳福。)
况谦则受教有地,而取善无穷,尤修业者所必不可少者也。(况且谦恭则能受教於他人,兼收并蓄,无穷尽地吸取别人的长处,这尤其是修习学业的人,所必不可缺少的。 ◆〔善〕优点,长处。〔修业者〕修习学业的人。)
三、总结全书
(◆ 本节为全书作结:改造命运,一定要真正立志,而且要立大志,谦虚谨慎,锲而不舍,这样就一定成功。)
古语云:“有志於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於富贵者,必得富贵。” (古人说:“有志於功名的人,一定得功名;有志於富贵的人,一定得富贵。” ◆ 即前面所说的“求则得之”,这是改变命运的基本法则。“求”的方法是“修因,而不逐果”。对我净土行人而言,此句可更为:有志於净土者,必生净土。)
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人之有志,如同树之有根,根深才能够枝叶繁茂,硕果累累。立定了这个志,就应当念念谦虚,处处与人方便,这样自然会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 ◆〔志〕要有所作为的决心。〔尘尘方便〕处处与人方便;“尘尘”是像灰尘一样微小的意思,“尘尘方便”是说哪怕是极小极小的事情,都要给人方便,大事情就更要给人方便。)
今之求登科第者,初未尝有真志,不过一时意兴耳;兴到则求,兴阑则止。(现在求登科第的人,一开始就没有真正立志,不过是一时的兴致罢了;兴致来了就追求,兴致消退了就停止。 ◆ 改造命运要真正立志,坚忍不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所谓“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读怯〕用刀子刻。〔镂,读漏〕雕刻。〔未尝〕不曾经。〔兴,读姓〕对事物感觉喜爱的情绪。〔阑〕衰退,尽。) ◆ 在科举时代,科举乃人生大事,故言“求登科第者”;今日可言:求事业成功者,求富贵者,或求健康长寿者。
孟子曰:“王之好乐甚,齐其庶几乎!”予於科名亦然。(孟子对齐宣王说:“大王您如果好乐到了极处,您就会与民同乐,因为只有与民同乐,您才能够真正地享有快乐;如果您能够与民同乐,则全国上下一心,同德同力,那麽齐国很快就会民富国强了!”我看科第功名也是这样。 ◆ 这段话的意思是:如果你真的想登科第、得功名,并为此立下大志,以拯世济民为己任,而不是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那你就一定能够如愿以偿,做出一番大事业来。〔王〕齐宣王。〔好乐甚〕好乐到了极处。〔齐其庶几乎〕齐国差不多就很好了。〔庶几〕将近,差不多。〔科名〕科第功名。〔亦然〕也是这样。
“王之好乐甚,齐其庶几乎!”是《孟子·梁惠王·下》中的一句话。全段的内容是:齐宣王说他好乐,孟子就为他论证说,身为国王的他只有与民同乐,才能有真正的快乐。所以,如果他好乐到了极处,他就会与民同乐,如果他能够与民同乐,全国上下一心,同心协力,那麽齐国很快就会民富国强,称王於天下。)
了凡先生在这里告诉我们,改造命运要有广阔的胸怀,不是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而是为了国家富强、人民安乐,这样真正立下大志来改造命运,锲而不舍,就一定能够成功。
改造命运乃人生最壮丽的事业,我们一定要全力以赴,百折不挠,贯彻始终。所谓诚则灵,专则精,锲而不舍,金石为开。人啊,你当自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