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餐时刻,楼下社区中庭传来邻居夫妻一前一后的争吵。
先生怒吼太太:「给我捡起来!妳有病啊,还当自己公主啊?」
接着就听到太太回话很大声:「你以前追我的时候,这个重物都是你抢着提的,怎么现在看我拎成这样,一句话也没表示?你不爱我了!」
看起来,应该是太太怼着先生,觉得没有记得主动呵护疼她。
突然传来一个不知道谁的女性长辈,听起来想劝架:「孩子都生了,认份一点。别要求太多啦!谁都这样来的。」
听起来实在感慨。原来,女人在生了孩子后,只能认份,不能讨爱。
都帮忙看孩子了,她还想怎样?
突然间小区交流微信群传来这句讯息:「就没有帮提个菜而已。」
另有人接话:「都帮忙看孩子了,她还想怎样?」
为什么不能跟老公讨爱呢?不知道妳有没有这样的疑惑。
«感受爱»这本书开头第一章就告诉我们:
「你是否有过这种感觉,身边的人给予并收获着爱,自己却像个局外人一样只能旁观这一切?这感觉好像天堂就在你眼前,却有一道上锁的大门将你拦在外面,让它可望而不可即。」
这段话告诉我们一个秘密:不容易感受到爱、不知道爱是不是在?这种感觉是普遍接存在。
其實,这位太太面临的是一种比较狭隘的感知。不要只是依赖「耳朵听到的」、「眼睛看到的」来感知爱。
就算怎么委屈,也总有人觉得不够懂事
我们都希望生活中有爱,但常常不知道如何寻找和维持这种感觉。其实,这样的现象都是正常的。
这位太太用比较激烈的方式表達委屈,甚至化为威胁行为,大动作反应其实也只是让外界的人覺得不懂事。
研究表示,渴望被他人所爱是一种真实并且普遍存在的感觉,只是这种愿望并非总能实现。
我們要知道:「爱」是一种资源、一种需要特别培养与呵护的能量,需要成员共同经营,如果對方忘记给予爱,只是资源配置而已,千万不要就这样开罪了。
另一方面,当身边的人表达需要给他爱,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千万不要觉得是一种负担,该给予的时候就要当下满足。
所以这位先生,如果在太太提出想要被爱的需要时顺应着她。例如哄哄她、实际去帮她提个重物,問題就不會擴大。接着再找适当时机,让對方知道感受爱其实有非常多种方式。
不被懂的时候,就是自己成长的时候
«在婚姻里孤独»也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原来两个人也会寂寞」。
每段婚姻渐渐成熟过程中,会有独立成长的需要。这是婚姻往成熟之路前进会遇到的第一个考验。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就说:「没有足够的独处生活,我们也就不可能获得平静的心境。」
心理学家韦恩・奥兹说过:"婚姻是彼此担当的爱的承诺;是由悔改和宽恕构筑的二人世界。"另外一位心理学家大卫・奥格斯博格还指出,婚姻远远不只是相爱的人的个人行为,应该有部分是双方合同的公共执行。
所以,婚姻中不能只是依赖爱,而是要多方面的共同成长。而要能携手成长的关键,就是互相扶持与退让。
懂比爱,更重要
像小区这对夫妻的问题,遇到对方不开心,把一切归咎于不爱我了,可能是脑子里太混乱,夹杂很多自己放弃掉的东西的非理性反应。
对方可能因为在家庭角色中的负担太多,或许是烦恼不再能工作、不再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害怕自己无法独立成长,所发洩情绪是表面的,但更多可能是压力的释放。
所以,失去平衡是问题所在。
因此,对方在讨爱的时候,能当下给予是支持的能量,能够帮助转变思路,让对方看到自己拥有的东西。
相对地,若是忍不住想要讨爱的时候,可理解为是不被懂的时候。可以转念去想,这也是独处、可以让自己成长的时候。
真正维持婚姻的秘诀是能互相了解、互相去懂。
所有能长长久久的婚姻都不是依赖爱,是知道了在成熟过程中:懂比爱,更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