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人,说话常夹杂着令人不舒服的言语,或尖酸刻薄,或讥笑讽刺,他们故意选择人多的时候,用开玩笑的说话方式。而被讽刺或数落的人,却没法跟他们生气,因为一旦生气就是开不起玩笑,就是太过于斤斤计较,落人口实。
喜欢开这种玩笑的人,如果再懂得察言观色,人际交往上一定处于不败的高位。而且多年的经验使他们更善于辨别,谁是最能用开玩笑方式打压的对象,不用害怕会遭到任何报复。
有时未必对方真的得罪了他,或是做错了什么,但打击别人的快感,太喜欢了,太沉醉了!那种爽劲,如同毒药一般,让人既飘飘然失去理智,又像上瘾般无法戒除。况且,从来不会遭受报复,这么快乐的事,为何还要戒除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07434/fee816812cc10981.jpg)
01
余秋雨曾经担任多届央视《青歌赛》的综合素质评委,那几年里他得到无数的赞扬和谩骂,到了后期,谩骂声甚至盖过了赞扬声。以至于当时还在读中学的我,周围要是有谁提起余秋雨的名字,身边必定响起一片讥笑之声。而这些人,最多也就看过余秋雨在《青歌赛》里的几场点评,甚至不知道余秋雨究竟要多牛才会坐在评委席上,但跟随媒体质疑一位学者,用着自以为高尚的语言,实在是太带感了!
我内心深知,此生我再努力,也达不到你如今的高度,你是众人奉承的学者和专家,那又怎样?媒体质疑你,大家都在谈论你,我发表一下意见又不犯法,尽管这“意见”的文字很不雅,可也显得我比你高尚啊,至少我不会被媒体大众质疑和谩骂,不是吗?
很遗憾的是,当年在这种环境下,我也不曾看过余秋雨的文章和书籍,甚至听信了谩骂打压传播的事实,直到多年之后,一次偶然机会看到他的书籍,才相见恨晚,才明白自己原来多么肤浅可笑。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尽管有些会和余秋雨在书中阐述的有所出入,但这一定不能成为攻击和谩骂他的原因。至少,他为了证实和考察他的想法观点,辞去大学校长职务,到多个地方实地考察,其中多少的艰辛不为人知。
也许有人会说,他的职业与身份,当然有条件辞去职务,遵从内心的脚步。那么,谩骂他的人们,他们的本职工作又做得多好呢?余秋雨可以为了古书里的一句话走遍千山万水实地考察,谩骂他的人们只因报纸上的一句话就进行各种人身攻击。孰高孰低,立分高下!单单这种认真、严谨、负责任的态度,就足够让这些人汗颜。
02
前几年韩国有一部很火的电视剧《匹诺曹》,男主崔达布的父亲是消防员,在一次营救火灾过程中牺牲,但因为身为消防员队长的父亲迟迟找不到遗体,在记者和媒体“有意无意”的引领下,质疑崔达布父亲害死一众消防队员,然后畏罪潜逃。在全国人民的谩骂声中,面对人间蒸发的父亲无法自证,崔达布的母亲被迫带着他一起跳河自杀,只是崔达布幸运被好心人救起,母亲却永远离开了他。
其实,崔达布的父亲如果真的无所作为,害死了十几名消防队员,那么一定不能只是公众舆论谴责这么轻松,必定予以最严厉的司法惩戒。
但事情并没那么简单,更让人气愤的是,引领舆论导向最起作用的记者,其实是被另一个被曝光的犯罪分子收买了,只有公众的眼光聚焦在别处,他的违法行为不被关注,才能顺利脱身。所以在找不到崔达布父亲遗体的时候,在没有任何实证的情况下,恶意中伤和打压依旧能引发崔达布一家的悲剧,可是引发这场悲剧的记者和普通大众,谁受惩罚了?
当十几年后,当年的火灾现场改建,终于找出崔达布父亲的遗体,从位置上看发现他当年冲在第一线,火灾最严重的地方。崔达布面对着父亲的尸骨大哭,他的眼泪里有委屈、不甘、愤恨、痛苦,可是新闻里,哪里还有为他父亲喊冤的一角?
虽然只是一部韩剧,但看的时候,真真切切为老消防员感到不值!
人们言语的力量,远胜于当年吞噬十几条人命的火灾。
以上的两个事例中,仅有记者一个人收受了贿赂,其余的舆论谩骂和打压参与者,谁也没有得到切实好处,除了谩骂打压时瞬间的快感。
而毁灭的呢?学者余秋雨不曾为自己辩解什么,并且在《青歌赛》停播后,他继续自己的文化事业,孜孜进取,节节高升。可是谩骂打压声中,原本可以向余秋雨学习的普罗大众,却在质疑声中失去了一位潜在的老师,受损的,究竟是谁?
崔达布失去了家人,后来年少的经历促使他成为一名说真话和实话的记者,当他成名之后,当年害他成为孤儿的记者向他道歉。但崔达布说,他不会追究,可也不会原谅。
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是正义的,在这种正义的外表下,无节制的对他人用最恶毒的言语进行人身攻击。其实这早已超出道德舆论的讨伐范畴,而是反映出打压者自身内心的种种黑暗,在恶意中伤别人的谩骂以及嘲笑声中,释放自己的各种负面情绪。
而为自己的负面情绪买单的,是刚好撞到你枪口上的某一个公众人物,或是新闻人物,或是身边某一个不善言辞不会反抗的普通人。也因为参与和附和的人数一般不少,事后不管出现什么后果,都追究不到自己头上。
这已然成为一条处事规则。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07434/67d0f6f63e1139b0.jpg)
在一片恶毒的谩骂和不堪入耳的讥讽声中,心中无愧的人们依旧能攀登上自己人生的又一个个高峰。当初那些打压谩骂者们,过得如何呢?
或是继续碌碌无为?或是生活依旧充满抱怨,每天继续寻找新的埋怨对象?或许多年过去之后,个人有所进步的,只有谩骂的语言更恶毒,嘲讽的话语更刺耳而已!
当年的记者向崔达布道歉的时候,引领舆论谩骂的始作俑者不得不承认,无中生有的打压和恶意中伤,并不能遮盖住对方的高尚,无论是道德上的,还是行动上的。
所有的恶意中伤,并非不会受到惩罚。相反的,惩罚可能不是来自于法律上,而是来自于生活中的每一个郁郁不得志的细节。尤其,在当初被各种打压之后的人们仍取得成功时,那些恶意中伤的人们心里巨大的落差。
在你恶意中伤,毫无理由的打压谩骂声中,对方在发愤努力;在你趾高气昂的讥笑讽刺声中,对方在默默提升;在你不知不觉间,对方的实力已经超出你所有的言语打击范围之内,用他努力的成果,狠狠的打脸所有打压者们。
疼吗?脸疼,还是心疼?
其实,这才是最重的惩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