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上大三时,感觉学校的课程确实少的可怜,又因已深深地觉察到大学的美好时光已所剩无几,想把以后的时间交给学习和旅行,完成自己最后的大学梦。所以我常常陷入矛盾的深渊,不能自拔。一个偶然,我的同学给我介绍了一个很不错的工作,在一个辅导班值班,时间不错,工资不错,感觉就像为我量身订做的一样,而我也开始了平淡而有趣的生活。
我是一个喜欢观察的女孩,可能是心思比较细腻的原因吧,对于所看到的事物,只要偶然地经过心房一下,便就有许多想要诉说的情感。对比之前的我来说,现在已经好很多了,以前的自己仿佛像个“诗人”一般,对什么事似乎都会有所感发,看花不是花,看鸟不是鸟,而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现在呢,就如一个生活剧的观看者,不再会对事事有感触,只是会对自己有关的事情强加关注。
在补习班也值班两个多月了,有时我休息的时候,我喜欢悄悄地观察着他们,观察他们各式各样的性格,想从他们身上找到一些一直困惑自己问题的答案。
渐渐地一个女孩吸引了我。那个刚刚8岁的女孩,说话落落大方,和谁说话都特别自信,一点儿也不怯场。刚关注她的时候,是因为她和她妈妈争论的一个对话。“妈妈,你能不能心平气和的和我讲话,我虽然是你的孩子,但你也要尊重我,我不是你的小奴隶,我也有我自己的思想,你不能老是一味地让我按你说的一切去做。”妈妈说“孩子,对不起啊,今天妈妈可能脾气有点大,不应该把负面情绪发在你身上,妈妈以后会注意的。”一段对话,让我心里对这个仅仅8岁的女孩顿时生了敬佩之情。我在想,是什么样的家庭氛围让这个小女孩如此有思想,而且敢于和自己的家长自信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我一方面敬佩这个女孩,一方面羡慕她。敬佩她是因为,那么小的年龄,有自己的思想,有是非之感,敢于向一直自称自己对的家长说“不”,对比自己8岁的时候,别说自己有思想,就连“思想”是什么都不知道,何况说反驳父母了。羡慕她,是因为,大概她有着一个开明的家庭氛围,父母从小的教导与培养,让她逐渐有了自己的思想,自信的种子在心中一步步萌发,不再事事跟随父母。因为平等的家庭理念,让她敢于和父母辩论。
在和女孩聊天的过程中,得知女孩是个才女。兴趣爱好广泛,才刚刚八岁的她钢琴已经过了八级,而且在绘画,舞蹈,书法……上都有不错的成绩。我又在心中默默算着这个女孩现在才八岁,她是怎么做到这些呢?突然间我好像知道了她为什么小小的年纪说话落落大方?是自信。因为拥有多方面的能力,因为见识过形形色色的人,因为见过比较大的场面,所以她充满自信。她用自己的能力为自己赢得了一份自信,赢得了平等,为她点赞。
因为这个女孩,让我想到了家庭对子女的影响,它甚至会影响子女的友情,亲情,爱情,乃至一生。
最近我读了周冲的短篇《人间味》,里面有这样一段描写:“母亲此生积怨颇多,贫困、卑微、辛劳与冷漠使她无从舒展,我的蠢笨令她失望,父亲的美貌又令她紧张,她日益敏感易怒,神经如履薄冰,微薄小事便轻易令她发作。”
女孩的家庭,父母长期处于歇斯底里的状态,对孩子的关心止步于吃饱穿暖,基本没有任何精神层面的交流。母亲从家庭收到的戾气,不经意间宣泄到子女身上,夫妻之间似乎只剩下搭伙吃饭的感情,互相拆台、恶言恶语像家常便饭。
试问一个婴孩,从小要在这样扭曲的家庭中度过十几年,她怎么可能不受影响?
她曾经郑重地发誓,不想成为这样的父母。
但有一天,她悲哀地发现,自己的个性和行为中鬼使神差地充满了来自原生家庭的暴戾,它仿佛一条寄生虫潜伏在她体内,无声无息。等着在某个时机忽然露头,邪恶又黑暗,好似瞬间就要把她生生毁掉。
人就是环境的产物,家庭每天的耳濡目染,就能把一个先天还不错的孩子生吞活剥。
同样是女孩,前者就能如此自信,后者却因为家庭如此……
所以,不言而喻,一定要给孩子一个好的家庭氛围,要给她很多很多的爱,让她自信地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