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一个为价格而非为毕加索的作品鼓掌的时代。”
Hello朋友们,欢迎来到本期分享~
在毕加索的拍卖会上,观众的目光紧盯拍卖员的小锤子。画作出来的一瞬间,鸦雀无声,直到价格敲定人们才会鼓掌。弗兰说道:“我们生活在一个为价格而非为毕加索的作品鼓掌的时代。”
好吧~当我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沉默了三分钟,并且迫切得想知道弗兰为何人?
简单了解了一下,发现这人酷毙了。
弗兰·勒博维茨犀利的观点与发言让在那些习以为常的日常,那些人生大词,那些社会主流的价值观下生活的我们振聋发聩。
是的!那些对由社会撰写的主题/目标,只会问how(怎么达到)而很少问why(为什么需要这么做)的我们。
弗兰·勒博维茨以犀利的讽刺和激烈的批评闻名,而风趣幽默让她变得更加极具魅力。
所以总是有人跟她请教如何让自已成为一个风趣幽默的人。
弗兰自称天生幽默,说自己在学校还拿过最佳幽默奖,“尽管这个奖项竞争并不激烈”。关于如何培养幽默感?弗兰答道:就好比你想长个儿一样。
类似的采访在由马丁·斯科塞斯执导的Netflix记录片《假装在城市生活》里多有体现。
作为作家、评论家的弗兰·勒博维茨,游走在纽约这座城市里,发表对一切事物的看法。
让人感受到轻松,欢乐但又发人深省。
例如关于变老
她说:我们都知道 变老没什么好处 不过我这里有一个,当你读到2050年水源就会耗尽时,你首先会想 :“哦 天哪!然后你会想 :“2050年?我那时已经死了啊”让别人去担心吧 !
关于挑战
她说:人们总是说:“我想挑战自己”这些挑战都是假的,爬山是假挑战 你不用去爬山的,有很多事情是人们必须做 应该做的但是他们不做。因为他们害怕或者他们很难做成 或者不擅长做,那些才是挑战。挑战是你必须做的事情而不是你编造的事情,我一直在想:“你过的到底是什么样的生活?”我觉得现实生活已经充满挑战了。
关于孩童
人们总是对这件事感到震惊 我有多喜欢小孩子,我喜欢他们 因为他们 是最不讨厌的一群人。人们觉得他们是最讨厌的 因为他们会很烦人 发出噪音,可他们是最不烦人的 因为他们是最不可能,告诉你你听了一万遍的东西的一群人。他们还没有浑身充满 陈词滥调 你知道吗?所以他们比成年人更有原创性,而这一点很快就会从他们身上消失。
关于天赋
她说:“并不是如果我多练习的话我可以进步,但我永远做不到优秀'作家或画家或其他艺术家最需要的是天赋。
我能想到的天赋的伟大之处在于它是一个,且唯一一个绝对随机分布在世界,人口中的特性,它和任何事情都毫无关联它无法买到。无法习得,也无法继承,毫无办法,天赋无法遗传 好吧?它就像沙子一样散落世界各地可以出现在任何地方。
当然还有关于为什么她一直生活在纽约
她说::“好吧,你有什么推荐呢?如果我能想到另一个地方,我早就去了。”
(我看一次笑一次 哈哈哈哈哈)
Adn
马丁·斯科塞斯在采访中问她在纪录片《假装我们在城市》犀利批判纽约不怕纽约市长控告吗?
她冷笑:“告吧,反正我没有钱赔他。”
(哈哈哈哈哈哈哈)
弗兰·勒博维茨还开玩笑说自己的人生有两项活动,抽烟和策划复仇,她当然知道抽烟有害,但似乎她那个年代长起来的人没有特别在意这个,不像现在,小孩子吃块糖果妈妈都要大呼小叫,人只能理解自己同时代的人,她指的同时代是指上下十年。
(关于健康她称养生行为:“它像是额外的健康”记录片里有提到)
纪录片里有大量镜头都是弗兰·勒博维茨穿梭于纽约的街头,她总是身着Anderson & Sheppard的手工西装、衬衫、Levi’s牛仔裤、牛仔靴和玳瑁眼镜,雨伞专注得穿梭在纽约的街头。
由于过于标志性的装扮让弗兰·勒博维茨独具标识性,只要见过一次,哪怕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但请相信我这个人的形像就会深深烙印在你的记忆中。
让人不禁好奇她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建立的标志性?
我想应该不是从高中缀学来纽约生活开始的吧。
弗兰·勒博维茨生在50年代新泽西洲的一个犹太家庭,到7岁她就自称是一个无神论者。学习方面也是个差学生,6次代数考试不及格,2次因为不遵守规则被学校开除。虽然如此但阅读却是她小时候最大的爱好,大概跟父亲是一个会亲吻掉在地上书的人有关吧。
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初到纽约的弗兰吃尽的苦头。干过很种工作,但好在文笔不错可以给大学生代代笔以此积累了经验,此事成为了她往后人生转折的一个重要契机。
那就是为安迪·沃霍尔的杂志《Interview》写稿,后来在1978年她借势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都会生活》并声名鹊起,此时的她还朝气蓬勃,对纽约满怀热情。
90年代中期,遇到了身为作家的瓶颈,开始巡回演讲生活,积极地参加电视节目,成为一个公众人物,偶尔还客串下电影,滑稽地有了新的头衔:业余演员。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弗兰总是以留着短卷发,身着手工西装、衬衫、牛仔裤和牛仔靴,手持香烟的形像出现在大众的视野,2007年《名利场》杂志更是把她选入国际最佳着装名人榜。
连参加时尚秀场也将这一准则贯彻到底。可见着装风格并不应该被单一追求,而是当我们真正成为自已之后附加的礼物。
现在的弗兰拥有多种身份,她说批判是她的职业,但对知道她的人来说 弗兰·勒博维茨更像是一个KOL——意见领袖,或者说是流行文化icon。
人们愿意为了听她即兴地发表意见而花钱。(从记录片的受欢迎程度也可以看得出来吧~)
除此之外 弗兰经常会收到20多岁年轻人的问题。比如“自己该做什么职业?” 弗兰的第一反应是,你想做什么关我什么事?
并且她还犀利指出,这些年轻人都还活在“认为自己是父母的关注焦点”的世界里,出现了问题,就得抓住身边的人去找到答案,而不是试图着自已去寻找答案。这也是年轻人常常迷失的原因,总是指望着别人来指引方向却又十分不满。
虽然弗兰的毒舌吐槽充斥在整个记录片里,但犀利的背后依然透露出她这位纽约客对纽约这座伟大城市浓厚深沉的爱意。至于为什么要这么“愤怒”?
用马丁·斯科塞斯问弗兰的问作为回答
马丁:“那愤怒有没有用?”
弗兰:“其实什么都无法改变。但愤怒总会激荡出一片水花,刺痛一些东西。如果人人都不在乎是否拥有评判的主动权,那么世界的糟糕就会成为常态。”
看吧,就是这么一个不漂亮但又充满魅力的女人。
如果你也深陷弗兰·勒博维茨这该死的魅力中,想了解她更多挺建议大家去看看她的书籍与记录片。
通过本文弗兰·勒博维茨也再一次向我们证明女性漂亮与有魅力从来不是同一件事,漂亮不等同于有魅力,而成为有魅力的人方法有非常多种。
最近总是被问如何成为一个有气质,有魅力的人,无可否认的是气质/魅力在当下成为不少“普通颜值”人手中的牌,至于想如何打出王炸,下期跟大家聊~
那么我们下期见!
B~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