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课间,学生跑到办公室找老师,说有一女生又爬到教学楼的阳台上去了。听到此,不由的心里一紧,却又不得不故作镇静地赶往事发地。对于这个女生的情况从她班主任那儿早有所耳闻,只是一直都没有合适的机会好好跟她聊聊罢了。今天,由于她的班主任外出了,而办公室里的同事或许只有我去劝说相对合适。
女生对我的出现并不意外,但当我跟她开始对话时,很明显情绪激动的她表示出了对我排斥与不信任,毕竟我不是她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只是跟她的老师们同在一间办公室罢了,我们实则是最熟悉的陌生人。我深知这一点。
因为是课间,起初还有很多同学围观。为了更好地心里干预,我驱散了其他围观的学生,同时为了尽快解除危险,我不得不撒了个善意的谎言——
“你能不能先下来?老师昨晚没休息好,脖子疼,没办法这样长时间仰着头跟你说话。”(紧接着,努力拍了拍自己的脖子,示意落枕了。然后真诚地看着她。我不敢确定自己此刻拙劣的演技是否会被敏感且戏精的她识破。)
“老师,你低着头也可以说话的。”(她终于从无视我的存在,到跟我有了交流。)
到此,突然觉得看到了一线生机,然后乘胜追击——
“这段时间老师感冒了,声音也没办法那么大,你坐那么高,我再低着头说话的话,你肯定都听不到的。”
她犹豫了,神情里闪过一丝动容……
“你放心,肖老师说话算话。你下来,听我把我的话说完,如果听完后你仍执意如此,我尊重你的选择,绝对二话不再多说,转身就走。如果等我说完之后,你觉得我的话在理,那我希望你可以好好记住我跟你说的一切。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忘记,决定权在你手里,没有人会逼你做任何决定。”(说完,我依旧平静地看着她,等待她的回应。说实话,此刻我内心多少还是有些忐忑的。)
看着她的神情由先前的涣散开始有了清晰的改观,我拽着她裙角(以防万一)的手也隐约察觉到了她身体的蠕动。不一会儿,她终于选择了从阳台上下来。顿时,我内心终于长舒了一口气,尽管表面依旧淡定如初。我知道,只有攻破防线,才有可能真正走进,从而更好地干预与疏导。这几年的心理课终究是没有白学的。所有的积累,只有在真正内化之后才能看似云淡风轻地信手拈来。
……
(接着,是长达近一节课45分钟时间的心理疏导。)
好在有了先前对学生的了解,通过教练式的对话引导将她内心深处的矛盾情绪逐一导出,女生的抵触情绪也从最初所有的摇头否认到慢慢落泪、点头。终于,她卸下了防备,最后耷拉的嘴角也开始微微上扬。于是,我选择了转身离开。
建立信任不易,适时地离场,亦是兑现承诺的态度。
所有看似云淡风轻的背后又怎知不是风起云涌?只是,经历的风浪多了,内心的波澜便不再足与外人道也。
(给青春敏感叛逆期的两点忠告:1、所有的存在都有价值;2、所有的情绪都可以被接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