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雯雯是我从小看大的孩子,今年13岁了,读初中二年级,喜欢弹琴,喜欢读书,喜欢漫画,其中漫画是她的最爱,她画的漫画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她的学习成绩虽然算不上最出色的,但也在比较优秀的行列。
以上是雯雯身上闪光的亮点,在她的身上也有令妈妈担心的缺点 ,写作业的时间她不着急不上火,想玩什么就玩什么,到该睡觉的时候,才开始着急写作业,经常晚上10点、11点,甚至12点还在写作业;有时早上4-5点钟起来写作业。
为此母女俩没少呕气,妈妈也经常为此事无技可施,这件事情成为她们俩无法逾越的鸿沟,也成为了触发妈妈崩溃的焦点,而雯雯对于妈妈的着急和劝说没有任何响应,还经常把自己关在自己屋里,采取无声的抵抗,妈妈无奈地称作“相爱相杀”的母女。这令妈妈非常担心与烦恼,重要的是担心影响孩子的健康,也怕影响孩子白天上课的听课效率。
针对雯雯妈妈的担心,我对雯雯与妈妈的互动表现做了回顾:
1、好多次去雯雯家,看见雯雯妈,给雯雯规定做事的时间,经常需要多次提醒,提醒不听,就会引起妈妈的坏情绪
2、对于孩子完不成作业,妈妈表现有些抓狂,会皱着眉头说:“雯雯,你能不能快点,你怎么这么拖拉啊!真让你把我 给愁死了。”
3、雯雯和妈妈去我家,我和雯雯妈说话的时间,雯雯就会拿妈妈的手机溜进我家小卧室,把门关上,过一把手机瘾,妈妈就只有无奈的份。
给雯雯妈妈几点建议:
一、做孩子的拥护者
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增强,开始有一些叛逆行为,他们的共同特点:非常容易发脾气、喜怒无常、几乎总是拒绝大人要求他们做的事;他们最大的问题就是:不愿意接受成人的权威;他们对父母的表现一般是:冒犯、逃避、对抗、和发脾气。
在成长的关键期,面对身体和心理的变化,好多问题她会想不明白,做不到位,具体说她不知道应该怎么做,这个时候,能力上需要家长帮助,心理上又想把家长推开,是一个非常矛盾的时期。这时候,家长的作用尤其关键,需要给她充分 的信任和支撑,不要督促,不要给她压力,更不要说教,而且用行为告诉她,你有什么事情,我们愿意提供帮助。
帮助的关键是支持“她自己做”,家长不要有评判和指责,做妈妈的本能性做法是怕孩子走弯路,想帮助孩子,会经常提醒孩子,或者是直接告诉孩子该怎么做,孩子做不到的时候,妈妈会表现出焦虑。这种做法会给孩子增加压力和负担。
二、多和孩子做深层沟通
深层沟通是有效的沟通,沟通的目的是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困难和需求,建立良好的关系的同时,和她一起讨论如何应对和解决。
青春期的孩子思想已经很丰富,但行为还相对不成熟。这个阶段的家长不要事事告诉孩子怎么做,而是多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自己思考,帮助孩子平稳跨越青春期的蜕变,挖掘出令孩子欣喜的自身潜力,让她知道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具体做法可以借鉴《高绩效教练》中的工具—GROW模型,由四个关键环节组成,分别是Goal(目标)、Reality(现实)、Options(选择)、Will(意愿)。
其中,目标和现实是帮助对方明确自我认知的,选择和意愿是帮助对方建立自我责任的。
GROW模型的不同阶段,问的问题是不一样的。
在这一阶段,问的问题一般都是:你的目标是什么?实现这个目标的特征是什么?你打算什么时候实现?实现这个目标有哪些标志性的事件或者有哪些具体的数字?
在第二阶段,问的是:现状是什么?都有谁与此相关?他们各自都有什么样的意见?
在第三阶段,问的是:你有哪些选择?你想好了吗?还有别的想法吗?
最后阶段,问的是:你打算怎么做?什么时候开始?
如果一个孩子不能够建立自我责任,明确自我认知,就永远是家长拖着孩子往前走,家长很累,孩子感觉很无趣,没有主动性。
在沟通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前提是,家长一定要搞清楚这是孩子的事,让孩子自己思考,自己要能够跳脱出来。家长水平高低的核心是,能不能让对方专注思考。只要对方专注思考,事情就有解决的希望。
孩子按照自己的思想做成一件事情,她才会发自内心的开心,她才会有成就感;你告诉她怎么做,做出来也只是为你做的,只是完成任务而已,他自身是没有动力的。
三、学会让孩子变被动为主动
按照她自己的思想,每完成一件事情,你都要表现出肯定,并说出你的观点,给予她鼓励。这样做的目的时塑造她的行为,增强她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告诉她:“你能行”。

按照马斯洛需求理论,一个人的最高需求是自我实现,当她能够自我实现时,她做事会有很大的热情和动力,会得到最大满足。在这个层次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增强底层的欲望。
家长与孩子的困局是没有清晰的思路,家长不敢轻易放手,就很容易形成控制—画面是家长使劲往前拉,孩子感到不舒服原地不动甚至是想逃,家长使了很大劲,孩子的感受是不被信任,听到的只有抱怨和指责,孩子会本能的抗拒与逃避,体会不到成长的快乐。
最后,送给大家樊登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自律来自于她的自尊水平”,我们要做的是让孩子感觉到自信,让她自己所做的事实证明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