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高考小说答题模式

高考小说答题模式

作者: 一路春光一路歌 | 来源:发表于2019-07-21 14:08 被阅读0次

    高考小说知识点

    1、文本意识

    读懂文本(泛读)、结合文本答题(精读)

    2、强化规范意识:审题规范(认真审题,熟悉考点和题型);答题规范(方向明确,思路清晰,格式正确,语言简练、准确);书写规范;问答连读。

    1.情节是塑造人物,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2.人物是小说核心要素,人物形象特点和人物命运是表现作者情感和主题的直接手段。次要人物是为主要人物服务的,有时也是贯穿情节的线索。人物形象包括身份地位、外在特点和内在特点,以内在特点为主。外在指的是衣着,肖像,年龄等。                        3.环境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主要作用是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或表明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推进故事情节发展。4.主题是小说通过文本传达的作者对人物和社会问题的态度、认知与思考。5.把握主题途径:情节展示人物活动和社会生活,情节是把握主题的主要途径;作者对人物的情感态度,也能揭示主题;社会环境是人物性格和命运的社会原因,可以直接揭示主题。6.语言主要是表达方式,主要是叙述和描写,叙述故事情节的人称和顺序,描写人物和环境以及细节的特点和作用。7.小说结构,主要考查安排情节的技巧。线索,有时空线索,人物线索,事物线索。插叙倒叙,设置悬念,铺垫照应,项链式结构,欧亨利式结尾,留白,突转等。8.非典型小说:淡化情节,弱化或虚化人物,展示市井小人物平凡质朴的生活。艺术上舒缓的叙事风格,绵密的心理描写,琐屑的市井生活,韵致的场景描写,内蓄的对话描写,环境描写和物的象征,明显的荒诞色彩。《比邻而居》(2015全国卷)9.选择题选项主要从四要素入手,整体和局部考查都有。常见错误主要从形象特点,艺术手法和思想情感上设置陷阱。10.概括小说情节:可以根据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阶段分点概括,每点主要概括何人何因何事何果。按照“先写……再写……然后写……最后……”来概括就是思路题答案。11.人物特点分外在和内在,内在特点包括个性性格(活泼开朗木讷寡言);人生态度(豁达乐观,勤俭节约);待人接物(关爱他人,疼爱家人);成长事业(刻苦坚持有志向)12.刻画人物:情节揭示人物特点;直接刻画手段——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描写;间接刻画人物手段——环境烘托、次要人物对比或衬托、其他人的评价、物的象征。13.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描写作用: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内心感情,突出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有时还会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表现小说主旨。14.次要人物作用:对比衬托主要人物;揭示小说主题;是小说线索,贯穿情节,使情节结构紧凑;次要人物的言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叙述故事,“我”故事和人物命运的见证者,增强了故事情节的真实性;我是社会环境一部分,暗示当时社会环境。15、某一情节作用:丰富故事情节;推动故事情节;铺垫照应;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题。16、环境描写作用:交代人物活动、故事发展的背景;营造气氛,烘托人物形象;奠定感情基调;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揭示人物命运的原因,暗示小说主题;17、事物作用:线索,贯穿小说情节;具有象征意义,暗示小说主题;情节或人物命运的见证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18、标题作用:概括小说情节内容;线索;交代主要人物;象征意义,暗示小说主题;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19、开头作用:设置悬念、倒叙手法、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出下文故事情节、照应标题;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题;20、结尾作用:呼应开头,照应上文,;卒章显志,揭示或升华小说主旨;突出人物形象特点;结尾突转、留白等耐人寻味,引人深思。21、分清写出怎样的特点和怎样写的区别22、探究小说主题:从情节、人物形象、环境上探究22、

    小说作用类题答题角度:①情节上,伏笔、铺垫、照应,使小说结构严密紧凑,使故事情节的发展更加合理;引起下文,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使情节波澜起伏、曲折跌宕(设置悬念、突转、留白、误会),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和可读性;丰富文章内容,使故事情节更加丰满;构成线索,贯穿始终,使小说脉络清楚,结构紧凑;②人物上,突出人物形象特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③主题上, 揭示、凸显、升华主题。④阅读感受上,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情节安排的技巧(使故事情节内容丰富曲折,结构紧凑的手法)①顺叙、倒叙、插叙、补叙②伏笔,铺垫,照应,线索③设置悬念,突转,留白,误会,抑扬、巧合,伏笔。

    小说作用类题型:1、次要人物作用(卡佳)①线索、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②对比、衬托主要人物③凸显小说主题  2、物象作用(项链)①线索、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②衬托人物特点③凸显小说主题④环境上,揭示时代特征或地域特点3、细节描写作用①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②突出人物形象特点③凸显小说主题 4、环境描写作用① 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②烘托人物形象、暗示人物命运③暗示小说主题 ④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生活背景 5、标题作用①线索、概括主要故事情节②交代主要人物、突出人物特点③凸显小说主题④设置悬念,引发读者阅读兴趣⑤运用双关、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妙处)。6、某一情节作用①推动故事情节发展;铺垫、照应、对比;② 突出人物特点③凸显小说主题④设置悬念,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7、开头段作用①铺垫,引出下文②交代主要人物身份、突出人物特点③凸显小说主题④设置悬念,引发读者阅读兴趣⑤交代故事发生背景 8、①照应标题、照应上文、呼应开头;使情节波澜起伏② 突出人物特点③凸显或深化小说主题④引发读者思考,给人留下广阔想象空间

    伏笔:后文将要出现的情况,在前文有所预示(提前暗示下文情节)。借项链时,女友毫不迟疑,慷慨应允;当夫妇二人去珠宝店寻找那挂项链时,老板看了许多帐薄,说只卖出了盒子;当玛蒂尔德还项链时,女友立竟没有打开盒子看看,文中多处伏笔,暗示下文项链是假的故事结局。

    铺垫:对故事的发生发展做必要的情况介绍。①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或环境,《皇帝的新装》第一段极力描述皇帝如何喜爱新衣服,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才发生了他被两个装成织工的骗子所骗的事,有了前面铺垫内容,让读者觉得后面的故事情节是合理的。如《孔乙己》一文中写道:“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文中这里通过对秋天冷的描写(秋风越来越凉,初冬,靠着火,穿棉袄),为下文写孔乙己的悲惨遭遇作了铺垫,也暗示了孔乙己死亡的命运。②用次要情节去引出主要情节的发生。铺垫性情节如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开头浓墨重彩地描述“我”一家人如何日夜盼望“发了财”的于勒回来,如何对于勒的钱拟定上千种计划,然后笔锋一转,写全家人意外地发现于勒竟是个靠卖牡蛎为生的穷水手。这样,前面的铺垫与后面的情节形成巨大的反差,这也是铺垫手法的成功使用,情节跌宕,意味深长,艺术效果强烈。(反面铺垫)

    照应: 照应标题、照应上文、首尾照应。 鲁迅《故乡》中写中年闰土的到来,照应了上文“我”刚进家时母亲说了一段话:“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回面,我已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如果没有这段交代,后面写闰土到来就太突然了。有了照应,故事情节显得自然合理。

    高考小说答题模式 高考小说答题模式 高考小说答题模式 高考小说答题模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高考小说答题模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ewml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