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首绝句:
星落东篱后,
纤虹弄小狸。
微微风霁雨,
水沐几寒枝。
咋看可能不明觉厉,因为作者置身事外,所表达的感情是模糊的,虽然诗中每个景物有其具象,但串联后句子语义不明。这就造成了读者各自不同的理解,千人千面。然对我而言,此诗是失败的产物。
于是我将其稍作改动,如下:
星落东篱后,
纤虹弄小狸。
纷纷枫坠露,
水沐几相思。
作者本人介入诗歌本体,将自己的感情彰显。诗歌的主题也一下子明了,甚至有些过于直露、毫无留白。然而,读者的联想被封闭、被禁锢在有限的范围内。就美学角度看,此诗并不高明。
那么我们再做修改:
星落东篱后,
纤虹弄小狸。
纷纷丹夜雨,
水沐几寒枝。
这里最巧妙的处理是第三联,“丹夜”谐音“丹叶”(枫叶),利用文字的音响形象,达到能指与所指的巧妙统一。在绝大多数古代作品中,“夜”总是带给人一种沉静、忧思,而隐去第四联“相思”两字,能制造出朦胧的效果。相比第一首漫无边际的发散,缩小了读者的想象范围,又留有足够余地,因为诗歌的整体情绪基调已经奠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