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育会增加体重?
肥胖并不是绝育的并发症!研究表明,绝育动物需减少约25%的热量摄入,便可维持绝育前的体重。不调整饮食热量变化,才是肥胖的最主要元凶。
绝育可以完全解决所有行为问题?
丨绝育时间:睾酮升高会引发一些行为问题(攻击、领土标记、喷尿、漫游等),然而一旦这些行为已经养成习惯,不再仅仅是激素驱动的行为,绝育对其改变力会显著降低。
丨其他原因:例如仅猫的攻击行为就可分为大约11种不同的原因驱使,这其中男性之间的个体侵略和领土侵略可通过绝育大幅降低;但恐惧引起的攻击、某些环境、猫的品种个性、主人强迫行为等因素就无法通过绝育来根除了。
猫猫在术后知道自己已“不再完整”?
一些家长犹豫手术是因为觉得绝育手术不够“人道”,例如公猫会知道它不再是个“完整的男猫”。而研究者提出:该想法是“人类情绪被错误的叠加到我们的宠物身上”。事实上,公猫可能很少注意到它们睾丸的丢失。因为一旦它们有此意识,一定会存在长期性格(抑郁或羞涩)或行为的改变。但通常在手术1-2日后,猫咪就基本恢复正常行为了。
至少要让猫咪当过一次“猫爸/猫妈”,再去绝育?
一些人认为:就人的感情而言,让猫咪“缺少一次猫生的享乐体验”就去绝育,是很残忍的行为。然而事实上,猫的繁殖行为只是出于激素变化引发的本能,它们并不会存在“手术前后失去了什么东西/活动”的意识(见3);同时,一旦行为养成将不易纠正(见2)。
绝育手术/术前体检只是为了利益?
绝育手术:外科手术都是存在风险性的,这远比疫苗或驱虫的风险高得多。
术前体检:一些患有肝、肾疾病的猫咪,手术风险更高。在没有提前设置完备的麻醉护理方案的前提下,更可能恶化原发病病情。而若无明显临床症状,兽医通常无法仅从临床观察得知猫咪肝脏或肾脏存在异常,因而血液检查是检测其是否存在任何病理问题的关键。此外,患有严重凝血障碍的猫咪(如血小板异常、血小板不足、血友病、灭鼠药中毒或其他凝血障碍病等)均不适合手术。
为何不建议在绝育的同时进行洁牙?
洁牙过程中涉及到高水平的细菌污染:在洁牙后牙齿和牙龈中的数百万细菌会释放到动物的血液和周围组织中,这是这类外科手术的特点。而绝育手术及外科整形手术等属于最常见的清洁型手术,手术本身的细菌污染风险极小。因此分别进行手术可极大限度降低不必要的外科感染。同理,存在严重感染、皮肤病或腹泻的猫咪均应在治愈后再进行清洁型手术。
发情期不能做绝育手术?
母猫在发情期时,卵巢和子宫内血管充血,这些组织比平时更“脆弱”,更易在术中受损伤,造成过度出血。此外,非生殖器官(如皮肤、脂肪、肌肉)也会在术中及术后,比未发情期更易渗血,增加了术中出血风险及术后恢复难度。因而在初次发情前错过绝育的猫咪,兽医通常建议在发情后的1-2周进行绝育手术。
药物替代绝育存在危害么?
大多数药物抑制发情的原理是通过使用生殖激素或生殖激素类药物来调节母猫的生殖周期(发情周期),这类药物主要包括:孕激素(主要为黄体酮/孕酮)及孕激素类衍生物、睾酮和睾酮类合成药物。
(1)孕激素人工合成品及其衍生物:主要包括17α-羟孕酮类(如甲地孕酮、醋酸甲地孕酮等)和19-去甲睾酮类(如炔诺酮、炔诺孕酮等)。
丨 临床调查中常见副作用主要包括:嗜睡、脱毛、食欲和体重增加、注射部位毛发脱落或黯淡。
丨 因孕激素经肝脏代谢,因此禁用于有肝脏疾病的动物。长期用药可能引起肝脏良性腺瘤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大剂量使用19-去甲睾酮类可能引发肝功能障碍。
丨 长期服用会导致不孕(激素异常的病理性)和假孕概率增加。
丨 某些药物(如醋酸甲羟孕酮)的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乳腺肿大、乳腺结节甚至乳腺癌,同时还会增加子宫脓肿、积脓的患病风险。
丨 怀孕期使用会使正常孕激素分泌降低,分娩延迟,最终导致死胎、木乃伊胎,通常需要剖腹产拿掉死胎。
※左炔诺孕酮:为一种缓释激素植入剂,可在猫体内抑制发情达12个月。该药被认为副作用相对较少,目前研究中对母猫囊性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壁的黏液腺体囊性肿大)、子宫脓肿、子宫积脓的影响较小。
※若无专业兽医的建议,请勿使用任何黄体酮药物。
(2)雄激素人工合成及其衍生物:主要为人工合成睾酮衍生物(丙酸睾酮、美睾酮、氟甲睾酮等)。通常极少将此类药物用于猫咪,因这些产品的副作用远比孕酮类产品更大。
丨 睾酮会促进母猫肌肉形成(颈部肌肉变厚、阴蒂增大),并带来许多公猫的行为问题(如尿标记、攻击行为增加等)。
丨 皮肤变油并产生异味,增加各种皮肤问题发病率。
丨 母猫服用可能引发阴道分泌物异常增多,发生阴道炎。
丨 服用睾酮激素极易引发肝脏(如黄疸)及肾脏健康问题,还可能引发甲状腺毒性。
丨 长期服用会导致不孕(激素异常的病理性)。
※由于宠物用睾酮类产品与人类体育竞技所用非法兴奋剂十分相似,因而在兽医的使用中也越来越受限制,以防落入不法分子之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