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美国众神——难解难分的人性和神性

美国众神——难解难分的人性和神性

作者: 白岂baiky | 来源:发表于2016-12-04 15:01 被阅读1960次

开始阅读《美国众神》这本距今发行已有一段时间的小说是源于知乎上一位书友的力荐。

有趣的是,《美国众神》虽然以美国开头,但是作者却是一位英籍作家。尼尔·盖曼大概可以算是近十年来欧美文坛一颗耀眼的新星了,更被视为一代幻想文学的代表,而《美国众神》作为他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他第一部同时包揽了科幻与奇幻界最有名的奖项——雨果奖和星云奖,与恐怖小说界最高奖项——布拉姆·斯托克奖的作品,无疑让这本小说在未阅读之前就已经镀上了一层璀璨的金边。

不同于一些同期欧美作家在语言与措辞上的繁复琐碎,盖曼在文字的处理上显得比较干脆,虽然也有大量的意象性描写,但是并不太过影响对故事本体的理解。整个故事基本以线性展开,偶尔插入与主线有所联系却并不完全相关的小故事,故事在前期推进的过程显得比较拖沓枯燥,不喜欢这种文风的人很容易会读不下去。不过从总体来说,小说在故事性上的体验还是比较流畅的,基本没有出现什么特别晦涩难懂的地方。

故事的开头以即将面临出狱的主角——影子为视角展开,影子与传统意义上的美式小说主角有着非常显而易见的不同。从故事的起始点监狱开始,面对与狱警刁难的询问,他乖乖作答,面对出狱过程中的各种波折,他也竭力求安稳度过,沉默寡言,态度温和,这或许是生活中的你我常见的样子,却通常并非是幻想冒险小说中主角所应该拥有的特质。

无疑,与传统意义上的美式小说主角相比,影子显得更加温顺,更加毫无个性,这也是在很多书评中所被诟病的一点,他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全文中出现的,也仅仅只有影子这个代号而已。从一开始的时候,他仅仅是想要出狱回家,而当他得知他的妻子背叛他与他最好朋友偷情并且算算殒命于车祸后,他陷入了无比迷茫的状态。

在监狱中的数年生活,回家成为了他唯一的愿望与希冀,然而当一身疲惫的他终于走出牢笼的时候,却发现自己朝思暮想的家早已经不复存在。这时候出现在他面前的是星期三,或者说,是北欧神系的众神之王奥丁。他之所以称呼自己为星期三是因为星期三在古英语名与古诺斯语名里有奥丁之日的意思。预谋已久的星期三轻易地说服了茫然无措的影子,指使他为自己疲于奔命。

可以说,小说的前半部分里影子都是处于这样随遇而安的状态,在经历了妻子与好友的双重背叛后他本身也仿佛处于一种自暴自弃的状态。就这样,在几乎一无所知的情况下,盲目地听从着星期三的命令舟车劳顿。他好像并不太清楚自己到底在干什么,也不太明白自己这么做有什么意义,更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完成这些事情,他奔波在一个又一个的场景中,却又显得有些碌碌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却像一只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转,也许这就是对这时候的影子的真实写照吧。老实说,在这个过程中,或许影子本身没有多累,作为一个读者的我却不免有一种气都喘不过来的疲惫感。

值得一说的是,在拜访神灵的过程中,影子与卓娜·波鲁诺什娜亚的一段对话让我格外在意,她交给了影子一枚银币,说。

“有人曾经承诺保护你,甚至连太阳都给了你。但你丢掉了那种保护。你把它放弃了。我能给你的保护虚弱的多,它来自于女儿,而非父亲。但有点保护总比没有强,对吗?”

这个时候影子已经把先前从矮妖精斯维尼那边拿到的金币丢在了妻子劳拉的棺淳中,所以我猜想所谓的太阳大概就是指的那枚金币。但是这句话中包含的信息应该不仅限于此,在此之前,我一直以为影子是个误入神祇世界的普通人,这也是欧美奇幻小说一贯的套路。但是从这句话开始,我开始觉得影子或许本身也并不普通,他应该也是某个神祇所化身出来的角色。

事实上,后续的剧情发展也多次证实了这一点。无论是影子通过幻想与梦境改变了芝加哥的天气,还是洛奇与劳拉的对话,无一不证明了影子本身在神话传说中也是有着原型存在的。

对北欧神话并不是十分了解的我查询了资料才知道,影子的原型大概就是北欧神话中的光明之神巴德尔。

在北欧神话中,巴德尔是是光辉美丽的化身,春天与喜悦之神,是光的拟人化。他是奥丁与弗利嘉的儿子,在北欧神系中掌管着光明的力量,最后被洛基设计死于一株槲寄生之下。

影子之前得到的金币其实就是影子的父亲星期三暗中借矮妖精之手送来,而洛奇也在最后说会在一切结束后,会用榭寄生做的棍子刺穿影子的双眼。这些情节,都与神话中的细节相吻合,基本坐实了影子的身份。总体来说,作者的这个伏笔留得还是很浅白的,只要阅读的过程中略为留心,也不难发现其中的奥妙。

有人说这个故事其实就是影子自我成长的一个旅程,从盲目地听从星期三的命令跟在他的身后做事,到后来渐渐摆脱星期三对他的影响开始追寻自我的意志,到最后毅然与星期三进行反抗,揭穿他的阴谋,这可以说是随着故事的发展影子在性格上的巨大变化。

复活节女神伊斯特曾问过他为什么叫影子,他说他喜欢跟着大人而又什么都不说。而劳拉也在与他交谈的时候反复地强调过,即使他们在同一间房间,即使他们相拥在一起,她也常常感受不到影子的存在,感受不到他是活着的。这或许隐喻了影子这个角色在自我方面的缺失,事实上,他就像一个真实的影子,从故事开始便跟随在星期三的身后,受到他完全的控制与支配。

而在为星期三守灵的九天九夜中,经历了埃及诸神的审判与死而复生过程,这时候的影子才真正感受到自己生命的存在,明白了自己的使命,也感受到自我的意志,这对于他来说应该是一个精神上巨大的蜕变,他终于从一个影子的宿命中解脱了出来,获得了灵魂上的自由。

也许这就是小说的章节取名为影子,自我,风暴时刻,以及死者为何而来的原因吧。

另外一个角色,影子的妻子劳拉,也是文章中相当重要的一个角色。

劳拉这个人物背负的角色形象十分复杂,复杂到你甚至无法精准地表述自己对这个角色的好恶之情。在故事的开始影子尚未出狱的时候,劳拉这个妻子的角色无疑代表着温暖与爱情,然后随即而来的车祸的噩耗却打破了这些虚幻的温情脉脉,当影子沉默地站在妻子的葬礼前的时候,他从好友的妻子口中得知了另一个更为惨痛的噩耗——妻子的出轨。

可以说,劳拉这个角色从一开始就给我们建立了相当不好的观感,毕竟应该没有什么人会喜欢一个趁着丈夫不在家与丈夫的好友偷情的角色吧。然而,故事的后续发展多少扭转了一些我们对于劳拉这个角色的感官,也让她的角色形象变得更加复杂莫测。

影子在劳拉棺淳中留下的那枚金币让死去的劳拉得以以另一种方式“死而复生”。在影子陷入众神交战的泥潭中的时候,也是她数次搭救才使得影子得以脱出,在与影子的交谈中,她对自己偷情的罪行供认不讳,但是同时却毫不掩盖自己对影子的爱意。这也是让影子多次地感到痛苦与不知所措的原因,他虽然依旧深爱着他的妻子,但同样也无法忍受她的背叛,面对着“死而复生”的她,他根本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姿态来面对。

劳拉在一开始复活的时候,她的精神虽然从长眠中苏醒,但她的肉体却依旧是腐朽的,且会随着时间不断地腐烂。那时候她对影子说,她的愿望是真正地复活过来。然后在尾声中,饮下了生命之水暂且从腐朽的身体中解脱了的劳拉,在面对着洛基以真正的复活为诱惑的前提下,却并没有选择背叛影子,而是用长剑穿透了自己和洛基的身体。在洛基死后,她没有继续对复活的追求,反而对影子渴求了真正的长眠,最后,影子尊重了她的选择。取走了那枚将她从长眠中唤醒的金币。

可以说劳拉这个角色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角色,即憎恨她对于爱情,对于影子的不忠,又不禁感动于她对影子的默默付出,让影子,让读者都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她。最后,让死重归于死这样一个结局或许是她最好的归宿了吧。

最后我想要提到的是萨姆,这多少来源于我一些小小的偏心。在故事里,这个搭车女孩的出镜少得可怜,满打满算只露过三次面,也并没有担任什么重要的戏份,但却给我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在第二次与影子偶遇后她没有贸然地揭穿影子伪装的身份,而是在与影子交谈后选择了相信他,并且在周围人都因影子逃犯的身份陷入恐慌时用一个勇敢的吻表明了自己的立场。这个姑娘用她的率直,勇敢,以及不讨人厌的聪明狡黠折服了我的心,相信一定还有影子的心。

然后故事的最后展现了现实的残酷,在故事尾声的一小段过场里,影子看着萨姆和她的爱人从他的身边走过,心里忽然感到一阵疼痛,仿佛体内有根小小的琴弦被拨动了一下。

她吻过他,那是个非常甜美的吻,影子想,但萨姆从来没有用她看马尾女孩的那种深情的眼神看过他,从来没有。

是啊,不切实际的幻想终究只是幻想,这现实的痛楚来得冷酷却真实,毕竟对于她来说,影子只是一个事不相关的路人,顶多算是一个不算太熟的朋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都有自己的情感,这世界不是单单为了你而生的,与银幕中的多姿多彩相比,现实的黯淡往往一览无遗。

如果把《美国众神》的故事拆开了讲的话,其实故事的骨架非常简单,甚至可以说是有些简陋。唯一的高潮——众神之战也在影子的努力周旋下最终消弭于无形,不得不说实在是让人有一种在高潮阶段戛然而止的无力感。作者在故事的前期铺设得太广,野心太大,故事最后却没有能给一个相应完美的收尾,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巨大的遗憾。

不少人说《美国众神》基本上就是一本公路小说,的确,相比于它显得有些冗杂沉闷的主线剧情来说,故事中间穿插的各色与主线略有关联的小故事显得更加夺人眼球。我对其中几个故事的喜爱甚至远超过了主线故事本身。这些小故事继承了奇幻的基因,又汲取了历史的题材,比起故事的主体来她们显得更加严肃,更加深刻,更加尖锐,却也更加精彩。个人认为,《美国众神》不同于一般畅销小说得文学性在这些间歇的小故事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其中我最喜爱的是艾茜的故事,当过去那个小姑娘终究垂垂老去,回忆起人生所有的苦难与艰辛,当她的神终于来到她的面前,带走她饱经岁月摧残的魂魄的时候,那种美丽让人不禁悚然动容,也许苦痛与摧折真的能让疲惫的灵魂展现出难以言说的魅力,我不由地想起玛格丽特·杜拉斯在她的《情人》里的那段话。

“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容颜。”

总的来说,《美国众神》毫无疑问是一部优秀的作品,但并非是完美的,它在优秀的同时也有着非常明显的缺陷,比如在故事的后期各个剧情线都趋于混乱,收尾收得实在算不上精彩,甚至可以说是草草结束。然而瑕不掩瑜,它同样是一部有着比较深刻内涵作品,其中的很多故事与段落值得人反复咀嚼与深思。

有人说《美国众神》是一本能够同时摆在畅销文学与严肃文学不同领域的小说,这个说辞或许有点赞誉过重之嫌,但却也并非完全言过其辞。《美国众神》的确兼具着畅销文学与严肃文学共同的特点。

神的本质源自于信仰这个设定或许在这本书刚出版的十数年前还算新奇,但现在早就不算什么新鲜的设定了,但在《美国众神》的世界中,情况又有所不同。在这个世界里,神与人的关系是如此的错综复杂。人不停地创造神,又不停地将神抛弃,在这里,神似乎并没有无所不能的魔力,也会困窘于生活的压力,奥丁也会被一颗子弹打碎头颅,冥神做着并不景气的殡仪生意,示巴女王甚至靠着卖淫的生意来获得信仰。这与传统意义上的神有着很大的差别,或者说,这些神的生活轨迹已经无限地接近于凡人。

与其说他们是神,倒不如说他们是一群有些奇怪的普通人。

然而当你用人的视角去看待那些神的时候,会发现他们终究是与人有着巨大的差别的,毕竟神与人终究是独立的个体。这种割裂感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逻辑上的紊乱,分不清到底何为神,何为人。

另一个例子就是主角影子本身,影子的原型是光明之神巴德尔,但是作者却将其塑造成了一个凡人角色,直至小说末尾,对于影子身份的诠释都没有变过。即使他不慎陷入众神的旋涡中,即使他背负着巨大的使命,他也只是一个普通人,顶多算是不能算是很普通的普通人。

相传,在雕塑史上对于形体的塑造经历过几个不同的阶段,在一开始古典时期的雕塑中,雕塑所要表达的形象通常是被神化的,雕塑者追求的是最优雅最完美的肢体比例,哪怕忽略一些现实要素,而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雕塑者为塑像添加了更多的人性的要素,哪怕雕刻的是神,然而神也会爱憎,神也有瑕疵,神也有着与人相似的本质,雕塑自此走向了一个新的时代。人性为主导的时代。

这也许是作者想要表达给我们的,关于神性与人性的思索。在这个世界里,神性与人性是相互交织相互纠缠的,神是人另一种精神的体现,他并不比人高贵多少,这种混乱与混沌的哲学思辨,或许就是这篇小说背后的真谛吧。

最后顺带一说,中国神系在里面也草草提过几笔,一次是分不明来源的七八个穿着廉价西装的中国神,一次是一个疑似原型取自沙悟净的手持月牙铲的神。另外听说国内的译本是删节版的,不知道其中到底被删去了哪些内容,可惜我英语不精,实在读不了原著,深表遗憾。

相关文章

  • 美国众神——难解难分的人性和神性

    开始阅读《美国众神》这本距今发行已有一段时间的小说是源于知乎上一位书友的力荐。 有趣的是,《美国众神》虽然以美国开...

  • 婚姻大学心理小课堂41--人性包括:兽性、人性和神性。

    人性包括:兽性、人性和神性。

  • 🌾【认识耶和华神五大美的神性】

    引言: 人有人的人性,神有神的神性,人性哪有神性的美好,世上唯一的神人两性共存的只有耶稣,他是个完全的人...

  • 神性和人性

    当医生举起手术刀时,他是上帝。他可以救人。可是牺牲一个普通人来救一个医生,这又是否值得?又如正值青春年华的战士牺牲...

  • 神性和人性

    有个朋友在惨淡的年底突然辞职了,感觉她想专业修仙。 联想最近看到蔡志忠老师出家,偶然看到的爱因斯坦的情史,还有一些...

  • 人性和神性

    每个人都有人性和神性: 活在人性的层面里,就相当于活在了贪嗔痴慢疑的因果里; 活在神性的层面里,就相当于活在了无我...

  • 1

    当人能在神身上看到人性的时候,才能在人身上看到神性!

  • 美国众神

    “是的,我自己看见古米的西比尔吊在一个笼子里。孩子们在问她‘西比尔,你要什么’的时候,她回答说:我要死。” 他在房...

  • 《美国众神》

    影子,是一个囚犯。他因为打人,所以被困在监狱3年。这时,他心情愉快,想回家和妻子劳拉见面。而本来是星期五放他的,星...

  • 美国众神

    你相信什么,你就是什么 一部奇特的小说,读完以后觉得尼尔盖曼真的是好牛掰啊,旧神与新神之间的战争,带着点悬疑的色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美国众神——难解难分的人性和神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eyhm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