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习惯有时候会生锈。它会腐蚀一个人的灵魂,就像钢铁一样,放在外面久了就会生锈。现在的教育完全脱离了正轨。都是以分数论英雄,而忽略了孩子的素质教育。
玛丽亚1987年生意意大利,你的一个独生家庭,她父母是贵族的后裔,母亲也出身以绵绵,按照惯例,她会受到好好的教养。他会选一个门当户对的婚姻。
可是呢,玛丽亚对如何做社交怎么做贵夫人没有兴趣,他却喜欢数学、工学、生物学以及医学。
她最个爱好让她的父母伤透了脑筋,于是她的父母为了逼她放弃,甚至提出与他断绝父女关系。
可是呢,玛丽亚一直为了自己的梦想,她靠一点奖学金以及微薄的家教收入勉强生活。于是她的同学就开始轻视、嘲弄、排挤她,没有愿意和她一起做实验。
她曾一度想放弃,但是她看到一个小男孩在路边玩色纸,专注一心,完全问我。于是玛丽亚就顿悟了,她又重新回到了实验室。
就这样一边家教一边靠着奖学金,玛利亚在26岁的时候,你第1名的成绩毕业了。成为意大利的第一位女医生。
两年后,她未婚生下了一个儿子,名叫玛丽欧,他把儿子送到乡下,托人照顾,等他长大才把他带到身边做助手,一直到玛丽欧40岁的时候,玛丽亚才告诉他她是她的儿子。
要知道那时候女人根本没有什么激情权,也没有什么权利,更没有参政权。一切都是男人说了算。
那么玛丽亚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呢?就是他对儿童教育的贡献。
那时候刚毕业,他在医院精神科做助理医师的时候,很大的机会接触到了智障儿童,当时医学界以为智障是一种精神病,按照当地的习惯,智障儿要像动物一样关在动物园,什么东西都不给他。
玛丽亚看到这个现象,他发现小孩子整天很无聊,不停的用手在地上抓他,认为这一切都不对。智障不是医学问题,而是教育问题。
于是她就设计出了一套新的教学方法,利用特别的教具帮助智障儿童重新学习,结果两年之后,原来被判定为障智障儿的孩子在这教她的教育下,每个人都通过了基本的学历测试,甚至有的还得到高分,这一下就轰动了整个欧洲。
1907年1月6日,玛丽亚在罗马的劳工区建立了一所儿童之家。他为什么会选择在劳工区呢?因为那里的居民为了生计奔波已经精疲力尽了,根本没有时间去教育育儿。孩子们都错过了黄金时期。
玛丽亚,他用教育的方式帮助了这些贫困区的孩子,他坚信人人平等是世界和平的基石他用家起名就是要表明这是温柔温暖的地方有别于学校的僵硬冰冷。
玛利亚的全名叫做玛利亚蒙台梭利。是的,这就是大家从早知道的蒙台梭利。
他就是用这种方式走了一条没有人走的路,让世界变得不一样,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选择走哪条路都可以,如果你知道要去哪里就记住但丁的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