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猪的形象很是深入人心,从“猪猪侠”到“佩奇猪”,可爱又天真,总是惹人怜爱。
不过这一次我又双叒叕不解风情,我们来说点严肃的,“猪周期”,就是那个我们日常消费的传统产业链,讨论一下它的波动规律。不要怀疑,你没有看错。。。
首先,第一个问题,什么是猪周期,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波动?
一张图可以解释:
猪周期蛛网模型我国生猪市场基本处于完全竞争状态,生猪的产能主要受市场供给调节影响。这当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环节,时间差。我们感受最为明显的一个环节是猪肉价格上涨,同时,中游的养殖企业也发现利润率的上升,于是开始扩大产能,增加生猪供给,甚至这个时候一些中小老板也会趁着大好机会介入市场,然而生猪的养殖时间较长,一旦错过前期价格上涨阶段的红利期,则会迎来惨烈的竞争。这个周期的长度大约为3-4年,基本取决于生猪的生长周期,对应养殖户的盈利情况是:赚一年,平一年,亏一年。从产业数据来看,目前(2020.11.27)正处于““量增价跌”阶段。
其次,第二个问题,生猪产业链的结构究竟是怎么样的?
生猪产业链自上而下的环节依次为:
上游——饲料业;中游——养殖业;下游——屠宰加工业
整体产业链中,生猪养殖业是核心环节,驱动着整条产业链的发展,也会影响我们日常消费的猪肉价格。
接着引出第三个问题,生猪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的相互关系如何?
上游的饲料业,投入豆粕、玉米等原材料,产出饲料。也就意味着,上游的盈利情况主要受原材料价格和饲料价格变化影响。主要表现为:
1、豆粕、玉米等原材料价格下跌 → 成本降低 → 毛利率上升;
2、生猪数量上涨 → 饲料需求大 → 产品价格上升→ 毛利率上升。
同样的逻辑,反向推理同样成立。
中游的养殖业,投入饲料、设备,产出生猪、仔猪。这个环节有两种很有意思的模式,一类是让农户代养到期收购的低折旧、低财务费用、高人工成本模式,另一类是购买大量设备工业化养殖的高折旧、高财务费用和低廉人工成本模式。
最后,是下游的屠宰加工业,投入生猪、人工、设备,产出鲜/冻肉、肉制品。这个环节赚取的主要是“加工费”,有明显的规模效应,龙头企业通过扩大规模控制成本,可以有效提高产品毛利率。
最后一个问题,这与你有啥关系?
不知道。
以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