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云姐。
每个人都需要学习,但常常是急功近利,学得走马观花。
报了很多课,看似学了很多,进步却不大。
这是为什么呢?
很多人每天都在不断学习,却总觉得收获很少。出现这样的情况,多半是因为学得不精。
学得不精会出现什么状况?
一瓶不满,半瓶晃荡。
乔希·维茨金,9岁开始参加国际象棋比赛,获得了8次全美冠军;后来他学太极拳,2年就获得了第一个全国推手锦标赛冠军,之后连续21次获得全美太极冠军及世界冠军。
他领悟出学习之道,其中一个重要的要点是:划小圈。
他受罗伯特·波席格写的《摩托车维护艺术》一书的启发,里面有个小故事:
有个聪明又有点古怪的老头,名叫斐德罗。
当他让一个学修辞的学生,写一写自己所住小镇的故事,要求写500字。
学生一点头绪都没有,认为小镇太小了,没什么可写的。
斐德罗指导她,看教室外那个剧院的前台,从左上方的砖开始写。
结果女学生开窍了,洋洋洒洒写了21页的故事。
学习的基本原则就是要钻研微观的细节事物,从而来理解是什么促成这些宏观上的呈现。
人们学习的阻碍是对深度的内容关注度不足,只是在不停地寻找新鲜信息。
看短视频,看新闻,看各种信息,导致人越来越浮躁。
其实,真正的学习,是要下功夫的,但人们往往急功近利。
乔希·维茨金从国际象棋领域转向太极拳领域时,他会连续练习几个小时,就为了练把手往外伸出去几寸,又收回来。
他将课程分割成各个动作,不断地吸收到身体里。
因为他悟到,学太极拳和学国际象棋一样,先学三个棋子的走法。
这种思维深深地存在于他的思维框架中,然后应用在复杂的位置中。
打直拳时,慢慢地重复这个动作直到技巧和身体融会贯通,从脚到拳头,他的身体就像传递这种攻击脉冲的一个管道。
他成为顶尖选手并没有什么秘诀,而是对基本技能的东西有更深的理解。
每天都要学得更深一点,而不是更广一点。
因为学得更深可以让我们潜力中那些看不到、感受不到,但又极具创造力的部分挖掘出来。
我们在做得既快又准之前,需要从慢动作开始。
当我学五笔打字时,也是如此。最初先背诵口诀,记忆每个字的拆解。自己用纸盒、海报剪成方块做键盘,用一切机会练打字。
最开始打得非常慢,有时一个字需要1分钟才打得出来。
但当它们成了肌肉记忆,我完全不用思考字怎么打,脑袋自己会拆分,手指自己知道按哪个键。
以至后来我没有工作时,可以用打字特长作为谋生技能。
现在可以随时输出,脑到手到,也得益于当初的练习。
幼儿园孩子用筷子夹花生米都很费劲,但是经过反复练习,掉了,再来;再掉,再来 ……夹花生米会变成轻而易举的事。
慢就是快。
很多人是没有耐心慢慢学的,但是用这种看上去很慢的方法,乔希·维茨金学太极拳学2年,就超过了别的学了五、六年的人,因为别人大多学得大而空。
他是每一步反复练习,是融入肌肉里的。
很多人羡慕我学写作、翻译、编剧、做个人IP,做直播,都有结果。
因为我学得精,不图快,每一个细节学精,反而走得更快。
我听课,都是听三遍以上的。有的课听了10遍。
听,并运用。
如何运用划小圈来提升技能?
用云姐坚持训练营来训练,把要学的内容,划小圈,达到无招胜有招的地步,你就成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