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孝经·广扬名章第十四》,请大家打开课本,一起恭诵原文:
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
先解释一下原文。孔子说:“君子承事父母而能尽孝,所以能把对父母的孝心移作对国君的忠心。事奉兄长而能尽敬,所以能把这种尽敬之心移作对尊长的恭顺。在家里能够把家庭治理好,所以能够把治家的经验移到做官上,将国家治理好。因此,能够在家里行孝悌之道而成就美德的人,其名声也就会显扬于后世了。”
在《开宗明义章》就已直接说出,最究竟、圆满的孝道是“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邢疏》说:“首章略言‘扬名’之义而未审,而于此广之。”首章对“扬名”的内涵没有作详细的探究,所以本章作开广说明。
前面的《广要道章》已经讲述了“孝悌”为什么是“要道”,因为孝悌能“变恶为善”,一切善乐的本源来自于孝悌。
接下来的《广至德章》,说明为什么孝悌又是“至德”,因为没有一种德行像孝悌那样能够顺应民心到如此广大。
本章的《广扬名》,承接前面两章,讲述如何以“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而完成终极孝道。
本章要重点探讨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本章讲到三个“移”,即将“孝”移于“君”成为“忠”,将“悌”移于“长”成为“顺”,将管好家务的“理”移于“官”而成为“治”。
这三个“移”,体现了从内到外、从小到大、从狭到广的迈进过程。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迈进,而最终将孝悌之道推向至极至善?在我们的经验中,上小学的人,一定会上中学、大学吗?同样,尊敬父母的人一定会尊敬领导吗?管好家庭的人一定会治理国家吗?这和我们的经验不一定完全一致。其中有什么样的力量在持续推动其不断向深广拓展,直至“扬名于后世”呢?我们讲孝悌,有世间普通的量则和圣人的量则。世间的量则好像听父母话,给父母好吃好穿,照顾好生活起居……,能够尽一个为人子女的职责,也不要让别人说闲话,也就可以了。孝悌只是普通人的价值观里一个伦常而已。但圣人的看法不单单如此,圣人讲孝悌一定是孝道、悌道,是讲“道”的。也就是说孝悌是行之在“道”上,如果行在道上的话,不达究竟,不达至善,是不会停止的。
那这个“道”是什么呢?就儒家来说就是“仁”。仁讲什么呢?核心概念就是“推己及人”。平常我们只管自己,不会想到别人。但儒家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都是为了彼此心灵的提升。如果你希望别人来帮忙你,那么推己及人,别人也希望我来帮忙。如果你帮忙的人越多,反过来别人帮忙你的人也越多。在互相帮忙过程中,要“克己复礼”,每个人都向内调伏,心灵得到净化,越来越趋向于圣人的特质。这是圣贤看得非常深的地方。以将孝悌之道不断地向深广拓展,都是从内心上面启发出来的力量。故无论是从行孝到尽忠,还是从齐家到治国平天下,都是我生命的自我觉醒。是我需要尽孝,是我需要尽忠,是我需要在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践中淬炼生命。因为有这个发自内心的自觉力量的推动,所以这三个“移”就有前前之因,必然产生后后之果的功效。如果以一个公式表示的话,就是由A故产生B,由B故产生C,直至究竟圆满。所以,从这个意义上看,孝即是忠,悌即是顺。又因为孝悌的进一步扩充而成为仁,故孝悌也是仁之根本。
第二个问题,什么是“扬名于后世”?“扬名于后世”的内涵是什么?我们容易把这个“名”理解为,我的名声很大,让子孙后代都晓得,并且“以显父母”,让父母脸上有光,乃至光宗耀祖。如果因为我成名,让父母显赫荣耀,就是终极孝道的话,难免有点鄙陋。真正的君子视富贵名利如浮云,不为名闻利养所缠绕,他们不要这个名。这里的“扬名”代表了更深一层的内涵。本章最后孔子说:“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唐玄宗《御注》解释:“修上三德于内,名自传于后代”。三德,是上面说的“孝、忠、顺”三种美德。这三种美德也可以说代表了圣贤所有的美德。这里讲的“内”,指内在的品质。就是能够将圣人之美德内化于心,从而令自己的美名自然而然立于子孙后代。
从上面的解释中可知,我之所以美名后扬,是因为圣人功德的闪耀。没有圣人功德的闪耀,你哪来的名声?故看上去扬的是自己的美名,实际上扬的是圣德。看上去扬的是自己,实际上扬的是古圣先贤,以及传承古圣先贤文化的所有祖师大德,列祖列宗,以及一切的父母尊长之名,因为是他们成就了我的美名。透过美名立于身后,让古圣先贤、传承祖师、列祖列宗、父母尊长,以及它们的德行传扬于后世,成为后世学人效学的典范。真正的“扬名”扬的是这个“名”。
如此看来,“扬名于后世”,却有“为往圣继绝学”的内涵。故真正的大孝、至孝,是效学圣贤,内化美德,弘传经典,为往圣继绝学!总之,君子因为内心求道力量的启发,使孝悌之道不断扩充成就仁德,仁德内化于心,令美名立于后世。故“扬名于后世”,也就是“为往圣继绝学”,这才是真正的大孝、至孝!
(注:文字部分为讲师手稿,与音频稍有出入。
思考题
1.“扬名于后世”有什么内涵?
我们容易把这个“名”理解为,我的名声很大,让子孙后代都晓得,并且“以显父母”,让父母脸上有光,乃至光宗耀祖。如果因为我成名,让父母显赫荣耀,就是终极孝道的话,难免有点鄙陋。真正的君子视富贵名利如浮云,不为名闻利养所缠绕,他们不要这个名。这里的“扬名”代表了更深一层的内涵。本章最后孔子说:“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唐玄宗《御注》解释:“修上三德于内,名自传于后代”。三德,是上面说的“孝、忠、顺”三种美德。这三种美德也可以说代表了圣贤所有的美德。这里讲的“内”,指内在的品质。就是能够将圣人之美德内化于心,从而令自己的美名自然而然立于子孙后代。“扬名于后世”,有“为往圣继绝学”的内涵。故真正的大孝、至孝,是效学圣贤,内化美德,弘传经典,为往圣继绝学!
2.真正的“扬名”是扬的什么“名”?
君子因为内心求道力量的启发,使孝悌之道不断扩充成就仁德,仁德内化于心,令美名立于后世。故“扬名于后世”,也就是“为往圣继绝学”,这才是真正的大孝、至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