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无意中听到《扫除道》这本书,它的作者是[日] 键山秀三郎,他的父母,虽然只有小学四年级的文化程度,但非常重视“教养”。
因为能干,他们曾数度创造了许多财富,却又因遭遇地震、战争等变故失去了所有财产。即使这样,他们也从未抱怨过,而是一直保持着了不起的生活方式。
比如,生活中,他们要求鞋要摆放整齐、榻榻米的门槛不能踏、拉门必须抓着把手进行开关。而且,在做这些事时,不能发出声响,以免影响他人。
又如,二战期间,作者东京的家被战火烧毁。一家人搬到了父母的老家岐阜。在这里,他们的生活过得十分艰苦,住所也很简陋。
即便如此,父母仍旧每天打扫四五次屋子,以保持家里的整齐干净。父亲去干农活时,也一定要先把田地周围的杂草剔除干净了,才开始耕种。
得益于父母的影响,作者继承了他们良好的生活方式。这也是他能坚持扫除的原因所在。
另一个动机,是作者看到公司员工的心态普遍浮躁。工作不顺时,员工就会发脾气,摔包或者踢椅子。
作者希望能平缓他们的心绪,但他觉得自己既不善说,也不会写,所以只好选择扫除。他认为,整洁的环境能消减浮躁。而打扫,是当时他唯一能向员工表达感谢的方式。
甚至当他作为老板在打扫小便池的时候,他的员工就在旁边不屑一顾的小便;他在打扫扶手的时候,他的员工从他手上跨过去,他都没有介意。
内心震撼,这是怎样一种精神,支撑他60年如一日的做着一件小事。也从来没想过打扫这么一件小事,居然能改变人心、事业、家庭和社会。
仔细想来,作者深受他的妈妈对他潜移默化的影响,于是60年如一日的坚持做打扫这件事,实际不就是我们中国常说的“坚持做好每一件小事”、“以身作则”吗?
但这种事情其实在中国绝大部分人民来看,是不可思议的,这样做的人肯定都是傻瓜。有多少老板愿意这样带头以身作则?答案恐怕是0,惯有的思维是,时间就是金钱,不可能把时间浪在这些小事上。甚至一个独立的家庭,都不愿意花时间在这些小事上,更愿意花钱请钟点工去做!
但这本书传授给我们更多的其实是如何做到“凡事彻底”,如何帮助我们掌握化平凡为非凡的能力。把自己变得更谦虚,更懂得感恩之心,磨炼我们待人处事的心性。
文中提到的一组数字:前十年,他都是一个人在做;十年后,开始有一两个人帮忙做;20年后,大部分的员工都会一起来帮忙做,他们都有了集体感,这就是坚持的影响力。
阅 读 收 获
去北京上完财富高效能回来,自己的脑袋也不停的蹦出太多的想法,看到别人的成功,都在想能不能复制到自己身上,但是都没有想出最终的结果来,读完今天的故事,我觉得就是给自己去除浮躁,必须认真落地想想自己的未来。
我的to do
一、有时间没时间都需要时常保持家庭干净整洁;
二、打扫家庭卫生时怀有感恩的心态,不去计较谁付出的多与少;
二、不能把握蓝图的时候,可以从提升自己的一件共性的小事做起,相信自己会越来越清晰。
金 句 精 选
1.特别是身处逆境的时候,把周围打扫干净,会给自己一种得救的感觉。
2.再没有比被期待、被依靠更能让人感到愉悦的事了。
3.无论做什么,别人最最不愿干的事,首先自己要承担起来,这是调动他人工作积极性的法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