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图书馆主办的阅读分享会,分享的书目是《活着》。
说实话,我并不喜欢这本书,或许是因为故事本身太过沉重,或许不喜欢书页间笼罩的暮气沉沉。
三年之前,我在自己的读书笔记中写,“我不读懂《活着》,或者说,我没有想要读懂《活着》,我不能理解“人是为了活着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的,没有追求、失去自己想要守护的一切的活着对我而言根本没有意义”;这样的想法,时至今日,依旧不改。
但一位学姐的发言还是使我大受触动,她说,活着传达给我们的,更多的是一种对苦难的态度,我们不美化、歌颂苦难,但当苦难来临时,我们要学会以一种更平和的姿态去接受它,而非尖锐地对抗。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我们对很多东西的看法都会有所改变,书亦然,经典常读常新,或许再过几年,洗去了少年锐气,再读《活着》,会有不一样的体验。
不光要自己闷头读书,也要注意与友人的沟通交流,在观点碰撞中彼此成就,彼此启发。
生活中总有一些不可抗力,它带来不尽如人意的结果,焦虑、无助、失望甚至绝望,当我们真的尽了最大努力之后,就应当顺其自然,以更平和的姿态去理解和消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