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赫胥黎曾经说过,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是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
根据QuestMobile于2018年6月份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2018年半年大报告》显示,中国人对于互联网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人均单日使用时间长达289.7分钟,将近5个小时的时间。也就是除去睡觉的时间,几乎三分之一都在看手机,这个数据让很多人唏嘘不已,原来我们的时间就这样被慢慢的蚕食了,难怪有人感慨——时间都去哪儿了呢?
昨天看了日本作家桦泽紫苑写的《为什么精英都是时间控》这本书,他从医学和时间管理两方面阐述了精英是如何做好时间管理的。
桦泽紫苑1965年出生在日本札幌,91年毕业于札幌医科大学,04年在伊利诺伊大学留学三年,主要著作有《精神科医生告诉你12种熟睡方法》、《放下压力,疾病自愈》等,被称为“日本最懂网络的精神科医生”。
桦泽紫苑每天有大量的工作,每个月还有6次到医院坐诊,读书20本以上并发表书评,研讨会,演讲等活动也必不可少,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最大限度的发挥大脑机能,利用资源做时间的主人,从三个角度提升专注度,让效能发挥到极致:
一.运用15.45.90法则——根据工作内容和情景设置不同的专注时间
1.看电影属于主动娱乐的项目,本该能够长时间专注的,可是类似于《007》系列的惊险动作片都在激烈的枪战和动作镜头后切换到另一个场景,或者是另一个国家,15分钟切换场景,也是为了让观众有好的观影体验。
新闻联播的主持人也需要男女两个主持人来回切换,高度专注避免产生口误就要保持最少时间的专注。
2.学校上课每节课的时间都是45分钟,并不是老师一味的讲,其中还会有互动,也是为了尽最大让学生达到专注状态。
3.足球比赛的时间是90分钟,分为上半场和下半场,一场电影是90分钟左右,这些都是根据专注时长设置的。
所以,了解了这个15.45.90法则,做起事情专注力会更强。
二.杂念排除法:
1.整理外物就是整理头脑,如果把每样必须品都按照固定的位置放好,这样找起东西来就会得心应手,更不会因为繁杂的环境而搅乱内心的。电脑桌面文件随时清理,手机微信联系人要及时进行备注,如果把当下的事情做好,就不会给下一次任务造成麻烦。
2.思考也会引起杂念。一个未完成事项的念头,在头脑中的闪现将会用15分钟的时间重新召回,比如,“今天有一份资料要交给甲方,一定要在下班之前!”这个时候,如果我们手边有纸和笔,不妨把这件未完成事项写下来,加入到今天的清单中,这样既保证了这个事项不会遗忘,也不会让当下正在做的事情因杂念过多而造成干扰。
3.人为打扰造成的杂念。找到一个相对隐蔽的空间工作,最大限度减少外界干扰,提高专注力。
4.通信造成的杂念。手机是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的现代通信工具,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多便利,同时也造成了干扰,前面提到的2018年一项统计,国人在手机使用上平均每人每天在5个小时之上,数据看起来挺可怕的,所以,在专注做事情的时候要远离手机或者是调到静音状态、飞行模式。。。 。。。
三.时间限制工作术
1.没有时间限制的工作就是无期限。现在有很多人都有拖延的习惯,如果没有固定期限,任务做下来也是遥遥无期的,为什么越临近下班越忙碌,就是这个道理,下班之前该完成的任务再也拖不到明天了。学生的寒暑假作业也是,临近开学的时候很多学生都在补作业,所以,给任务设定最后期限是非常重要的。
2.“后有约定”工作术。下一个任务设定开始时间,这样也相当于给上一个任务设定期限,有的家长会告诉孩子把作业都写完之后,会在周末的时候带他们去郊游。孩子觉得下一个任务是自己感兴趣的,做起作业来效率高很多。这个方法适合有拖延习惯的人。
俗话说,你的时间在哪里,你的专注力就在哪里,你的专注力在哪里,你的财富就在哪里。身外之物可以用财富来换取装备,只有人生这个高度是用金钱无法交换的,想要和精英人士一起过高配置的生活,唯有提升效能和专注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