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斌闲聊几句。
01
4月14日,我的《小说|那个冬天没有告别的告别》在任真老师帅简书守护者联盟的推荐下,在小岛管理局局长和小助理及大家的鼎力帮助下荣登当日榜首。
第二天,有朋友和我说,让我写一份获奖感言,想想没这个必要,而我从14日下午开始整理自己的思路,将过去的工作体会进行了梳理,写了《聊聊关于通讯报道的那些事》一文。
下午又有简友转来简村内的文章,大意是骂伯乐的,我不想评判,也没有必要去评判,努力做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做到不辜负平台的信任,不辜负作者的期待,不辜负自己的良心。每天认真选文,真诚地与作者交流,真诚推荐,甘为人梯。
的确,从2月4日伯乐竞聘开始,很少有时间踏下心来认认真真地写自己的文章。对于我而言,通常写一篇故事,至少要用三天时间,这还算快的。我知道我手慢,不像有的老师那样一天可写六七千字,还是两个不同内容的故事或小说。我是做不到的。我从构思开始,需要反复琢磨,写出初稿后,再反复进行修改。
因此这两个月,很少上榜。前一段时间也是在主编的催促下,花了一周多的时间,写一篇哲学文章。算是对哲学领域的支持。昨天上榜的小说也是打磨了许多天,才敢拿出手的。
02
境界,是什么?
境界,是人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也是自我修为的能力。
如果硬要把境界划分出几种,用度来衡量。可以借鉴清代鸿儒王国维在其著作《人间词话》里的名句: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很喜欢王国维的这段话。
第一次听到,是在人民大学孟宪鹏老师的哲学公开课上,当时笔记都记不下来,课间和同去的山林、书钢一起对了笔记,才把这段话记全。
现在想起来,多么好笑,那年不到20岁。那时,我们如饥似渴地汲取文化营养,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
后来新闻电影制片厂专门为我们拍了一个纪录片《茁壮成长》,作为新闻简报,加在故事片之前放映。我有一个镜头,是和书钢坐在一个长廊下背靠背读书的。我是正脸,书钢只是背影。后来他埋怨,镜头应当从侧面拍,这样他也可以露出半张脸来。
今天推荐三秋桂子的散文《爱的境界》,我写了推荐语:
阿斌散文伯乐推荐
爱情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如何理解“爱情”?作者在文章中进行了具有哲理般的探讨。
《爱的境界》一文以王国维的“境界说”开始,引出了作者有关“爱的境界”说的议论,作者认为爱也可以分为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爱而不得、退而求其次的爱情;
第二重境界是,我爱你,刚好你也爱我。这是两情相悦的爱情;
第三重境界是,相爱的双方共同成长的爱情。爱,不仅是爱对方的外表,更是爱对方的灵魂。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作者在文章中引用了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多处引用了描写爱情的经典语句,用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作者文字优美,给人以美感,引人以思索,与读者一起探寻爱情的意义,是一篇有着哲学味道的说理散文。
感谢作者的精彩分享,散文伯乐推荐。
03
关于境界,在各个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见解,因此境界是一种很微妙的感觉。
记得当年陈戎老师给我们上写作课时,陈戎老师说,写作有三种境界:第一重是朴素的,第二重是华丽的,第三重又是朴素的。
陈戎老师解释说,刚学习写作时,没有技巧,是朴素地描写。到了一定的程度,开始关注写作技巧,语言也变得华丽了。但没有自己的风格。到了第三个阶段,又回到了本真,回到了最初的内心表达,但这一阶段不是第一阶段的重复,而是否定之否定后的螺旋式上升。这个阶段,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语言风格,不再去模仿别人,也不再去用华丽的词藻去装饰自己的文章。
我们在写作时,有时会追求语言的华丽,但是内容是最重要的。
昨天读到一篇文章《黄半仙》,作者用了乡间土语。我说,这样的语言才适合讲这样的故事。
在学习绘画中,也有三种境界。第一是临摹,第二是创作,第三是超越。
初学绘画时,都是在临摹他人的作品,比如临摹石膏像,临摹他人的作品。练习到一定程度,手里有了感觉,才去自己上手画画。但这个时候,还是初级阶段,还无法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只有画多了,才能进入超越阶段,超越自己,超越他人。
其实,写作也有这样的训练方式,被称为仿写。模仿某一名篇中的某一情节,进行仿写。
我没有这样试过,不知道这样做是否真的会有提高。我觉得可能是为了对某一名篇加深印象吧。
记得,曾经和明姐、晨晨、小萌几个人玩过一个游戏,我们四个人,一个人说时间,一个人说地点,一个人说人的名字,必须是我们四个人中的一个,还有一个人说做什么事情。每个人把自己想好的内容写在一张纸条上,然后四个人一起拿出来按顺序拼起来。
那天晚上,我们四个人笑得是前仰后合,太搞笑了,有半夜三更在卫生间里吃炸鸡,有2085年在月球上种兔子,还有在耳朵眼里干什么的。每个人都发挥了无穷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又一个搞笑的故事来。
扯得有点远了,回到王国维。
王国维的三种境界理论,之所以堪称经典,其绝妙之处就在于,他巧妙地运用了三段宋词名句,把它们再拼接在一起。以表达他的治学理念和人生哲学,可谓独具匠心。
三种境界,三句名句,三首词作,三段才子爱情,王国维赋予了深刻的哲理。
因此,称王国维是苏轼之后,中国近代史上又一位旷世全才,他在文学、史学、哲学、美学、经学、戏曲、教育、甲骨文等方面均有极深造诣,不仅是国学大师,也是民国时期的四大名教授之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