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256414/6dbccc1da647482f.jpg)
孟子是什么样的人?他是国家队顶级辩论选手,怼天怼地怼空气,一张巧嘴杠遍天下无敌手。他是生不逢时的理想主义者,是扛起时代大旗的先锋。年少成名,却最终遗憾退场。留下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民贵君轻社稷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旷世名言。眼中的孟子:虽千万人,吾往矣。
一、孟子的一生
公元前372年,孟子在邹国出生。邹国,就是现在的山东邹城。不过,最初,孟子先祖是鲁国人,是鲁国大豪门孟孙氏。但,到了孟子这一代,他们家已经没什么资产了,为了生活,举家从鲁国搬迁到邹国。孟子三岁时,孟子父亲去世,由孟母抚养长大。孟母,教育界大红人,中国“虎妈”老祖宗和鸡娃先锋,家长心里的偶像。她的光辉事迹就是拉开争抢学区房序幕的“孟母三迁”。
公元前357年,孟子15岁,在鲁国跟着子思(孔伋)的学生学习。孔伋是孔子的玄孙、孔子儿子孔鲤的儿子。曾跟随曾子学习。孟子搭上孔子的关系网。自称“孔子的私淑弟子”。孟子是“别人家的孩子”、学霸孟子在教育界可谓是“风云人物”,坐稳年级第一宝座,毕业后回到邹国开始创业—办学校。
听说孟子办校,各路家长纷纷响应,想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这个重点学校读书。招生门槛高:觉得自己地位高贵的、觉得自己有才的、觉得有功劳的、觉得自己可以走后门的、觉得自己年纪大的,通通不要。因孟子太红,邹国领导人想签他去当宣传部代言人。但,孟子有自己的心思,认为邹国太小了,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他的眼里可是星辰大海。于是,已经40岁的孟子开启自己周游列国之旅(怒怼诸侯)。
公元前329年,43岁的孟子来到了齐国。齐国当时是业内龙头老大,齐威王刚铡打败了魏国,抢得霸主地位。就是《邹忌讽齐五纳谏》里齐威王。齐威王很重视人才,听说大明星孟子来了,立刻请他到宫里坐坐。但是两人发现,对方的主张不太吻合(孟子觉得自己是孔子的私淑弟子,主张实施仁政,国为:仁者无敌;而齐威王是个猛男,喜欢能为他冲锋陷阵的猛将,或者依法治国的贤者。)
因此,孟子并没有被刘威王重用,但孟子毕竟是享誉天下的大明星,于是,齐威王派人给孟子送去了“稷下学宫”的offer。稷下学宫,是全天下的学术中心,有各行各业的大牛:淳于髡、邹衍等。在这里,孟子的思想真正与“诸子百家”进行了碰撞。各个学派经常举行辩论赛。
孟子遇到的第一个辩手是齐国学术大咖淳于髡,两人展开了著名的“男女授授不亲辩论大会”。在稷下学宫的这段经历,神奇地打通了孟子的任督二脉。性向善论,仁义礼智等思想横空出世,并且用这一理论,打遍天下无敌手。随后,逐渐完善性善论,开创了儒有新纪元。
孟子在稷下学宫待了四年,还是没得到齐威五的重用。正巧,听说宋国想要实施仁政,立马去了宋国。结果发现宋王是个光说不练的假把式,把宋王骂一顿,直接跑回邹国(孟子觉得: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孟子后来在邹国、滕国、魏国都跑了好几遍,遗憾地发现这些国家的环境都不适合去推行仁政。
公元前319年,孟子第二次来到齐国。这时的孟子,名气更大,齐宣王给孟子很待遇——“卿大夫”。他提出很多思想,比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己及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孟子还经常把齐宣王说到“顾左右而言他”。可见,孟子的仁政,无法满足齐宣王富国强兵、开疆破土的需求。
公元前317年,孟子55岁,孟母去世。孟子返回鲁国为母亲守丧,等他回到齐国时,齐宣王已经暗戳戳地向燕国伸出了黑手。孟子因此很失望,但又还心生希望,假装要走。但,最终,齐宣王也没来挽留他。于是孟子心灰意冷,辞官回家编书。
到了这时,孟子也能找到快乐,他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最快乐的事。公元前289年,孟子去世,享年84岁。至此,这个在战火纷争的时代,以一己之力扛起儒家大旗的新时代旗手,就此谢幕。回顾孟子的一生,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或者做一个假设:假设,你是孟子,你会像他一样义无反顾地扛起不被诸侯国君重视的儒家大旗,坚定地走下去吗?虽千万人,吾往矣。
二、《孟子》
《孟子》共七篇,258章,主要记录孟子的言论和活动,是孟子在门人参与下亲自编订的。
孟子的政治主张是“仁政”,与孔子的“德政”是一脉相承的。孟子曾说: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剑,深耕易耨。壮者以暇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故曰:仁者无敌。
仁政思想依据
民本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批判现实: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理想状态:与民同乐,争取民心。
性善论:人皆有不忍之心。侧隐之心(仁)、羞恶之心(义)、辞让之心(礼)、是非之心(智)。
三、《孟子》的艺术特色
1.虽为对话体,但具有论说文的特征,甚至是驳斥文。如:驳斥许,上“贤者与民并耕而食”,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
2.富有气势,且先锋犀利(具有攻击性)。如:孟子见梁襄王。
![](https://img.haomeiwen.com/i4256414/3e5f78555e0bbd87.jpg)
3.善于表现人物心理。
四、孟子的影响力
1.汉代就开始受到重视。
2.唐代以后,由于韩愈和宋代理学家的表彰,孟子地位理鲁国跟提高,成为“经”。
3.得到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等人的推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