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尽心上》12:为了谁,依靠谁
孟子曰:“以佚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民,虽死不怨杀者。”
孟子说:以从容安乐之道引导百姓,百姓纵然身体疲惫也不会怨恨。为百姓求活路而不得已杀人,虽然被杀也不会怨恨杀自己的人。
看来“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早在两千多年前,便已经进入到了圣哲的视野。
据说,孟子曾经评价过子产在郑国的为政——惠而不知为政。子产作为郑国的大夫,看到老百姓往来于溱水、洧水之间时十分困难,便派人用自己的马车帮助困难的老百姓涉水过河。孟子肯定子产能设身处地替老百姓考虑,却认为他的做法作为大夫是十分不妥的,不懂得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阎锡山有句名言,“做事是人生的结果。做的事多就是此生的结果大,做的事少就是此生的结果小,为做人即应当做事。”回到孟子谈的为政上来,为政本质上也是做事,做事当然有做什么事儿的问题,但首先是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
一、为了谁
孟子在否定子产用车马帮助困难老百姓涉水过河行为的同时,提出了自己的施政纲领——修桥,并且拟定了具体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九月份把让人过河的桥修成,十月份把让车过河的桥修好,从根本上解决老百姓过河困难的问题。
对比子产和孟子的做法,从老百姓的视角看过去,我们会发现一些微妙的不同。
子产用自己的车马帮助困难群众渡河,从“为了谁”的角度,你可以从积极的意义出发,认为他是为了为了群众,解决困难群众的渡河问题。当然,如果从消极的意义以小人之心揣度的话,也可以理解子产是为了沽名钓誉,是为了收买人心。
孟子修桥彻底解决群众渡河,从“为了谁”的角度,你可以从积极意义出发,认为他是为了惠及郑国所有受溱水、洧水困扰的百姓。从消极意义出发,也可以认为他是在不切实际地搞政绩工程。
河南内乡县衙有一副有名的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子产也好,孟子也好,甚至历朝历代被盖棺定论了的贪官、清官也好,能冠冕堂皇在台面上讲清自己“为了谁”的人不在少数,能经得起积极声音、消极声音反复磨洗而初心不改的屈指可数。
“为了谁”可以向外人讲得清,“自己也是百姓”只有向内才能想得明白。向内想明白了,才能坦然面对他人积极或消极的看法,不忘自己“为了谁”的初心。
二、依靠谁
子产用自己的车马帮助困难百姓渡河,依靠谁?依靠的是他自己的车马、家人。
孟子用修桥铺路的办法彻底解决老百姓受溱水、洧水之困的问题,依靠谁?依靠的是他所能调动的老百姓。
孟子讲“以佚道使民,虽劳不怨”就是这个意思。老百姓的事情,还要带领老百姓一起努力去解决。解决的是使老百姓自己更为从容安乐的问题,老百姓做这样的事儿,虽然身体疲惫,但心里是甜的。
同样的道理,“以生道杀民”,所杀之民实际上是忘记了“自己也是百姓”,自觉不自觉站在老百姓对立面上的人,让老百姓没有了活路的人。帮助这样的人使之意识到自己也是百姓,意识到自己对于百姓造成的害处,扫除他们心头所蒙之尘。这种情况下,杀了他也不会招致他的怨恨。
把人当人看,人才会成为可以依靠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