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天气,晴,11度~32度,一早一晚出去活动,中午在家,没有感受到阳光的热烈。
学习感悟
阅读《世界很喧嚣,做自己就好》,成年人的边界,是一种点到为止的默契。和前辈、领导相处,倾听,但不唯命是从;和晚辈亦师亦友、关爱,但不愿遇阻代庖;和家人、合作伙伴唇齿相依,紧密,但不混淆公私;和朋友、恋人肝胆相照,理解,但不越雷池半步。
如何优雅的建立自己的边界?首先应把自己的感受放在首位;其次,别拿自己不当外人;再次,尝试说“不”。不敢正面抗争,那就一点一点地把边界建起来;最后,不要因为显得不够善良,就勉为其难地助人为乐。
助人为乐需要遵循三大前提:
一、帮助别人发自内心,同时别人明确提出了要求,不要把不被要求的慷慨视为伟大。这个我需要格外注意,想帮别人还要先考虑别人是否需要。
二、帮助别人基于你的能力范围之内,不然就坦然拒绝。学会拒绝感觉真好,虽然看起来不那么讨人喜欢,但是至少自己不会别扭,不会勉强自己做不喜欢的事情。
三、不要破坏自己的原则,千万不要为了一颗圣母心就盲目的想要普渡众生。人得寸进尺的这件事总是能够超常发挥。我最近就领教过,以后要时常提醒自己,不要因为善良给自己找麻烦,也不要无意中成为一个不知足的人。同时,还要提醒自己懂得感恩,没有谁理所应当、毫无条件地帮你。
学习思维弹性,思维是如何进化的?
倾听的要诀,答案在别人心里。自以为知道很多事,其实你并不知道。一个好的倾听者,心里就会有很多问题,他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不在自己心里,而在别人心里,所以才会提问。一个不好的倾听者,他的心里就没有问题,只有答案,因为他一早就知道了别人要说什么。也许只是自以为,其实他并不知道。他知道的只是自己心里的猜想,并不是别人的答案。
有时候,我就不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别人在说,我并没有认真听,思绪飘到了别处,没有什么问题。当我听到了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想要弄明白,就会有很多问题。这时候我又会担心,是不是自己太笨了,理解能力不够,别人都没有问题,只有我有太多的问题。现在才明白,也许不是我太笨了,而是我在认真地倾听,想要听得懂、做得好的标志。以后遇到困惑学会不懂就问,这也是认真倾听,尊重自己与他人的表现。
思维发展的三重境界,是从简单到复杂,再到简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某件事的理解会呈现出螺旋式的深入,到最后又能简单地归纳某件事的本质。如果套用三重境界:一、把知识当成真理;二、知识是有错的,所以批判,排斥,不接受;三、既知局限,又知有用的地方。我现在就处于第二种境界,觉得有一些知识难以理解且似是而非,只有度过这个阶段,才有可能回归到简单。
生活琐事
前一天晚上,因为儿子写作业不在状态,被我们批评了。他看起来疲惫又伤心,不愿意和我们说话,默默地去休息了。虽然批评孩子不必太纠结对错,但对于青春期的孩子,还是要格外注意的。让我有些担心,我可以温和一点,把我们相处过程变得更和谐,不必抱着应该思维,对孩子进行自我投射,把焦虑和不满传递给他。
孩子的好习惯需要慢慢养成,每个人的状态有好有坏,只要大多数时间处于平缓的阶段,以看不见的速度前进就好。我们不要急于求成,对于孩子正常的阶段的一些问题有所抵触。看见问题,遇到冲突,不必否定与抗拒,多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把事情往好处发展。有时候的磨蹭与不主动都是正常的,可能是遇到了困难,我们要多理解,多关怀,多鼓励,不断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才能让他稳步前进。
写了反省日记之后,我去看看儿子,他已经醒了,他休息好了,满意地伸展着身体,微笑着和我打招呼,他似乎忘记了昨天晚上发生的不快。
感恩儿子的宽容大度,让我又充满了信心,更加用心地探索我们的成长之路。本来当天早晨我还和君生发生了争论,我让他以后不要太冲动,少发脾气。他说我太纵容儿子了,现实是残酷无情的,没有人可以像我一样,一直对他那么温和。争论之后,我们又有些沮丧。
看到儿子的表情之后,我的担心与失落瞬间消失了,儿子只是累了,并不是不理我们。也许,儿子并不计较,只是我们太在乎了。君生一早就出门了,说是可以给我们带早餐,儿子说还是我们一起到外面去吃,这样可以早起,还有更多选择,吃得更开心。
吃了早餐之后,我们沿着菜市场返回买菜、买肉,让儿子感受更多的生活气息,了解各行各业都是如何运行的。在等待的期间,儿子看到剁排骨的工作人员,他低声对我说,郑屠很辛苦,鲁达让他剁肉馅,对他百般刁难很不道德。
我说,确实如此,做事真不容易。但也可以理解,郑屠欺压百姓确实让人讨厌,罪有应得,不值得同情。如果他不欺压百姓,谁会去找他的麻烦呢?
我们买了不少菜,儿子主动过来帮我们提。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地回家了。
2023年4月15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