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诗
在实际做项目的过程中,收集好数据后面对SuperMap
iDesktop很多人会问那我下一步又该干什么呢?矢量化,表面分析,栅格分析?下面就以滇金丝猴生境适宜性分析为例疏理一下整个分析流程:
一、数据收集:
1.数据采集
(1)研究区DEM数据。
地理空间数据云网站获取14幅分辨率为30m的DEM图像,经过栅格数据镶嵌,拼接成一幅DEM图像,再经过矢量格式的中国数据裁切后得到。
(2)年均温栅格数据。在中国自然资源数据库中获取的.aux格式的栅格数据。
(3)年降水量栅格数据。在中国自然资源数据库中获取.aux格式的栅格数据。
(4)云南省土壤类型数据。来自中国土壤科学数据库http://www.soil.csdb.cn,经过矢量化后,由矢量栅格数据转换得土壤类型栅格数据。
(5)矢量文件。云南省各市县的行政界线及驻地,和交通情况。由指导老师提供。
(6)水源数据。由研究区DEM数据经过水文分析和河网密度分析得到的。
(7)人口数据。云南省2012年统计年鉴。来自云南省统计局网站。
二、分析流程:
三、评价方法
采用AHP决策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来计算各因子的权重值。这里省略其中的计算步骤,得到最后的各因子所占权重。
各因素权重值计算结果表:
三、分析步骤
1.数据预处理
通过栅格裁剪,裁剪出研究区区域。由于数据来源的不同,地理空间属性不同,根据研究区的范围及项目要求,将统一坐标系统及栅格数据的分辨率。经过栅格重分级、投影转换,最终将研究区不同数据的坐标系统一为WGS_1984_UTM_Zone_48N
,栅格数据的分辨率为200m。
2.因子提取
(1)食物因子
滇金丝猴以植被为食,因此本组以土地覆盖数据中植被类型作为食物因子数据,该数据由全球土地覆盖类型数据进行裁剪、栅格重分级得到食物因子。
(2)水源因子
a.获取水系数据。由研究区DEM数据进行水文分析后提取河网密度得到。利用水文分析工具提取地表水流径流模型的水流方向、汇流累积量、水流长度、河流网络(包括河流网络的分级等)以及对研究区的流域进行分割等。主要用于研究流域水文特征和模拟地表水文过程,并对未来的地表水文情况作出估计。其主要过程如下:
b.获取网格数据。选择“经纬网格”生成1000m*1000m的公里网格数据集。右键属性重新设定网格的坐标系为WGS_1984_UTM_Zone_47N,将生成的网格线数据集转为网格面数据集。
c、线打断。将网格面和河流线数据集叠加分析做求交运算,将河流线打断。
将水系矢量数据作为源数据集,网格面作为叠加数据集,并设置保留网格面的SMID字段。在网格面的属性表中加入ID字段,利用单字段运算更新此列为SMID列值,作为属性字段追加的公共字段。
d、字段追加。将生成的属性数据集的水系总长度字段追加到网格面数据集中,水系总长度的值即为河网密度,单位为m/km2。
e、密度图。使用网格面数据集的“Shape_Leng”字段作为矢栅转换字段,对网格面数据集进行矢栅转换生成河网密度图。
f、网密度图进行重分级,生成河网密度重分级数据作为供水因子“即水源"
水源因子重分级
3.海拔因子
根据滇金丝猴生境对海拔的要求,提取指定海拔数据进行分析。通过提取等值线、矢量转栅格、重分级最后得到海拔因子。根据相关论文文献得知滇金丝猴长年生活在海拔3200~4300m的原始冷杉林中,但有时也会在4300~4700
m。因此我们将研究区域DEM范围在732-5000之间,等值距设为200。
海拔重分级结果
4.坡度、坡向因子
利用“表面分析”中的“坡度分析”提取坡度数据,对其进行重分级。同理处理坡向数据。
5.降水、气温因子
利用降水点数据进行插值分析,对插值结果进行重分级;气温处理过程一样。
6.人口因子
将整理的“统计年鉴”的人口数据添加到数据源中并将字段信息添加到“滇金丝猴研究区_分县”的图层中,然后矢栅转换,得到人口密度的栅格数据,对结果栅格进行重分级。
7.交通因子
对道路数据进行矢栅转换后对道路进行路网密度分析,分析过程和河网密度处理过程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8.适宜性分析及结果
(1)利用GIS技术计算影响因子数据与各因子的权重,对各自影响因子的重分级数据进行加权叠加,得到最终的适宜性数据。
9.分析与制图
依据适应性数据,对其范围进行分段专题制图。结果显示,以澜沧江和金沙江为界的区域内德钦县、维西县东部、丽江西部为滇金丝猴的适宜生境区域。滇金丝猴生境适宜分析图如下图所示
总结:应用分析其实最主要的是理清分析思路,最后需要达到一个怎么样的目的,从而能够怎么样一步一步到达,其中主要使用到的也就是矢栅转换、栅格重分级、制作专题图、栅格分析、叠加分析、栅格计算等等。希望能对大家有点帮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