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诗歌的答题模式
考点一:炼字型
诗歌鉴赏炼字题的提问方式:
1.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2.某字与其他字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
3.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请作简要分析。[来源:学。科。网Z。X。X。K]
答题步骤
1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 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翁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案:同意“看”在诗中指回头望 (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头,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翁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考点二: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
1.①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②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艺术手法)。
3.③诗人是怎样抒发情感?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观祈雨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突出特点?
本诗采用对比手法(步骤一) 。前两句写农民春旱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看歌舞的情景。前者忧,后者乐。对比鲜明,反差强烈(步骤二) 。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百姓的同情与对统治者的愤慨之情。(步骤三)。
考点三:人物形象鉴赏
答题步骤
(1)明确诗中的形象是什么;(2)形象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早 梅 张 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答案】
(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考点四: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2、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题步骤
①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②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一)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考点五:体会情感型[来源:学科网]
提问方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①先点出作者的情感 ②通过什么来表达感情
③表达感情的特点(直抒胸臆、委婉含蓄、情景交融)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作者在诗中出发了怎样的感情?
本诗抒发的是作者的离别之愁(步骤一)。这首诗通过“劳歌一曲”,“解舟行”,“西楼”等带有离别特征的词写离别(步骤二)。本诗以青山红叶的明丽景色反衬别绪,以风雨凄冷的黯淡景色衬托离情富愁绪。(步骤三)。
考点六:品味语言风格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
此诗的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可爱。“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