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是心理学现象的集大成者,这里只是随手摘一点。
——人类是了不起的智慧和错误的混合生物,具有高贵的尊严,但并不是神。对人类能力的自谦和怀疑是科学和宗教的核心所在。许多现代科学的奠基者是宗教信徒。对玍活的正确态度是:批判而不愤世嫉俗。
——自我妨碍:以自我挫败行为来实现自我妨碍,用以为失败提供借口,从而保护自尊。(不努力、抑郁情绪障碍等,很多都由于这一机制)
——免疫忽视现象:心理免疫系统使人们比预期更容易适应重大消极事件。轻微的愤怒不能激活防御机制,重大消极事件可以激活心理防御机制,引发的痛苦持续时间反而短。我们是有恢复力的。(所以,不要太恐惧"痛苦"这种感受。)
——自尊受到威胁时,高自尊的人会做出补偿反应,如责怪别人,或下次更加努力。低自尊的人更容易自责或放弃努力,进而被击垮。(责备别人有时候是一种自保自救)
——为自己内在特质(如善良、坚强、擅解人意)而感觉良好的人,是安全型自尊。依赖漂亮、成绩好等外部因素的人,价值感很脆弱,是不安全型自尊。(深有体会)
——习得性无助就是,认为自己的努力没有任何作用。避免习得性无助,就需要对环境有一定控制权;完成任务时有回旋余地及一定决定权;被给予自主选择权。这会带来生活的满足感。(所以,一定要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让她有一定的决定自由、行动自由和思想自由)
——现代文化存在“过度的自由”,反而使人们生活满意度下降,抑郁症增多。更多选择带来信息超载,也带来更多后悔的机会。为人们提供较小选择范围,可能比为他们提供较大选择范围更能带来满足感。(对孩子是这样,对下属,对上级,对合作对象,都是这样。不要给别人太多选择)
——自我服务偏差之一是盲目乐观,延续到孩子身上,就是认为自己的孩子在平均水平以上。(据说百分之八九十的家长认为自己孩子能力水平高于平均值,据说很多夫妻都认为自己承担了大部分家务)
——防御性悲观主义,相当于居安思危。悲观主义思维和乐观主义思维都有力量。学业成就需要乐观精神支撑希望,也需要悲观心态以激起自己的努力动机。(是的,也不要一味否定悲观主义。万事是度的问题)
——真正的谦卑不是过度谦逊,而是不太在意自己。
——每一代父母都为下一代的价值观哀叹,部分原因是,他们以为自己年轻时候的价值观与现在的价值观很接近。(读给队友这一句 ,他大笑)
——控制错觉,即认为随机事件受我们的影响。(有点强迫症和强迫心理)
——趋均数回归:这是一种统计学现象。事情不会持续停留在某一个极好或者极坏的点上。(这是我们大学同学最经常开的玩笑:我们的娃,以低于平均水平的学习能力和抗压心理,把家庭学习能力拉回均值,哈哈哈)
——自我实现预言:反复告诉儿童他们刻苦努力和真诚善良,接着他们可能真的这样行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