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爷爷说,在闹饥荒的那个年代家里就有蜜蜂,虽然只有一两个蜂巢,但家里养的蜜蜂从没断过。
圆筒状蜂巢以前的时候大家肚子都吃不饱,也不在意什么营养,没有人买蜂蜜来吃,所以这玩意儿没有市场,也不值钱。那个时候谁家要是刮了蜂蜜,就会烙一些荞面软扇子(据说是用荞面烙的软乎乎的大饼),叫来街坊邻居,每人倒一碗蜂蜜蘸着吃。
蜂蜜每年八月十五中秋节刮一次,刮蜂蜜都是晚上行动,白天蜜蜂到处飞会蛰人,晚上很安分。去年之前,在我的记忆中,我从来没有亲眼见到过刮蜂蜜,小时候睡得早,不知道大人们什么时候行动的,只记得早上起来耳边会有蜜蜂嗡嗡地飞,厨房里的大锅里面有过滤好的蜂蜜,锅的上面还放着没有过滤干净的蜂渣,这时候才知道昨天晚上刮蜂蜜了。长大后八月十五基本都在外面上学,不在家,更没有见过刮蜂蜜的场面。
去年一整年都待在家里,又到了八月十五,爷爷叫了村里的另一个老爷爷帮忙刮蜂蜜,我自告奋勇要帮忙打手电,爷爷答应了,我才有幸见到刮蜂蜜是怎样一个过程。
白天的时候先去折一些干蕨菜叶子清洗干净,晾干水分,再准备一个竹兜,一个大盆,一个桶,一个铲子,一把刀。到了晚上,夜深人静,蜜蜂也不再飞来飞去,两个人一人一头先把圆桶状的蜂巢翻面(上扇翻到下扇),之所以要翻面是因为蜜蜂筑的巢都在上扇,翻了面刮蜂蜜的时候才好操作。之后,揭开一扇蜂巢,会看到很多蜜蜂分布在里面,这个时候要拿根提前准备好的棍子在蜂巢的一头敲击,敲着敲着蜜蜂们就会向另一边爬去,等它们把路让开,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刀和铲子,先割后铲,每个蜂巢里铲出一半左右的蜂蜜放进桶里,留下一半供蜜蜂们食用续命,因为冬天的时候几乎没有花可以采,不留蜂蜜蜜蜂们会饿死或者跑路。
之前我以为所有的蜂蜜都是这样来的,有一次看到大学室友拿了一罐蜂蜜是白色的,味道也跟自己家的不一样,问了一下才知道那个蜂蜜是加工过的,始终没想明白蜂蜜为什么还要加工。
我们家里的蜂蜜来源特别简单,每年夏天天晴,爷爷就在家里守着,等蜜蜂出儿子(小蜜蜂),听到响声异常,有一团蜜蜂盘旋,就要准备好蜂斗招蜂了,在蜂斗里面抹上蜂蜜水,支起来,小蜜蜂们就会坨上去,全部收集起来,找一个空巢,把它们倒进去,上面盖一个簸箕(据说盖簸箕的寓意是希望蜜蜂兴旺),盖一天就拿掉了,之后就再也不管了,任由小蜜蜂们自己去采蜜筑巢,静静地等待中秋节的来临收获蜂蜜。
刮蜂蜜的步骤到了放进桶里这里,就用铲子全部铲碎,以便蜂蜜能流出来。下一步,在大盆上面放上竹兜,竹兜上面铺上干蕨菜叶子(据说这样过滤的蜂蜜干净且味道纯正),把桶里的蜂蜜倒上去,这个时候蜂蜜会慢慢流下去,蜂渣留在上面。过滤的速度比较慢,一晚上过去,第二天早上起来蜂蜜都还在流淌。等蜂蜜基本流淌完,盆里的蜂蜜就可以直接吃了,以前基本都是自己吃或者送亲戚朋友,现在蜂蜜比较值钱都会选择卖掉一些。竹兜上面的蜂渣也有用,先把蜂渣泡在水里,之后再次过滤,这个时候过滤出来的蜂渣可以做成蜂蜡(怎么做的还没见过),而下面的蜂蜜水也不浪费,倒进锅里熬煮,煮得差不多了,放凉倒进去一些玉米粒发酵的黄酒或者直接撒上酒曲进行发酵,从中秋节发到冬天,开坛饮用,此乃蜂糖酒。
去年总共收获了二十斤左右蜂蜜,只够自己吃和送人。今年比较多,我便跟爷爷说要帮他卖掉一些。于是网购了一些二斤装的瓶子装起了一部分。这种纯天然的土蜂蜜,好像还比较少,应该会有市场的。
很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