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国所处的困境其实是燕王自己导致的。如果他当初没有废长立幼可能就不会出现这场夺嫡之争。而燕王对此的感慨是如果自己还年轻,那尚可以与姬雪再育一子,让这个儿子做太子......难道姬雪真的给他生下儿子,他们的儿子就能坐稳太子之位吗?
两个儿子同室操戈,让本来年事已高的燕王身体越发的差了,与赵王不同。邯郸危局中赵王是装病而引君入瓮,可燕国困境中的燕王是真的束手无策。虽然这时苏秦及时赶到了燕国,但是由于燕王身体不佳取消了早朝,也不见客,硬生生地把苏秦这颗救命稻草挡在门外。
此时燕国太子满脑子的想法都是取得虎符与长公子一决高下,至于这样做对燕国会造成怎样的影响他并不在乎,至于此举对燕王有怎样的伤害他也不在乎。何况如果燕王不在了,那么燕王的一切就都是自己的了-----一切?是不是也包含那个年轻貌美的燕王妃姬雪?每次见到姬雪,太子总找机会多看她几眼,找机会能与她有身体上的接触,这似乎成了燕太子进宫面圣的动力。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22491/bf7316829477dbd1.jpg)
姬雪很想帮燕王的忙,但是她却不知道该如何帮,因此只好去为燕王祈福,而苏秦正是趁此机会得以见到姬雪,并由姬雪引荐见了燕王。不过苏秦可能也没想到,拦驾的行为差点引起杀身之祸。随行的燕太子见有人拦驾以为是长公子派来的刺客,不分青红皂白就要把苏秦杀了,如果不是姬雪耳朵好使,可能苏秦就挂这了。
苏秦见到燕王之后告知其凤阳君已经中了赵王的圈套,此次协助长公子的赵军不日将撤回赵国,失去赵军的协助,长公子很难兴起风浪。只要能守住蓟城三个月,燕国的困境自解。可此时燕太子听闻长公子攻城的消息,已经急不可待的收拾财物准备跑路了,有这样的太子,燕国想强大都难。
时局果然如苏秦判断的那样,凤阳君中了赵王的圈套,公子范被杀,赵军撤离燕境。燕国守将抽兵回援蓟城,长公子腹背受敌。为了避免燕国伤及元气,苏秦建议燕王赦免长公子的罪行,而燕王也属实不忍杀了长公子,于是下诏传长公子入城,所有兵士也都不问罪。长公子对自己的行为也赶到羞愧,无颜去见燕王,在军营中自尽身亡。
燕国的困境暂时解决了,虽然燕太子不给力,但是燕王觉得至少太孙姬哙是燕国的未来,他一定想不到燕国后来差点被灭国就是拜姬哙的禅让所赐(当然书中对此如何讲述,我们拭目以待吧)。
苏秦此行的目的有二,一个是解除燕国的困境,二是拉燕国入纵(其实见姬雪也是目的之一)。如何拉燕国入纵呢,他跟燕王分析了时局,没想到燕国将军很是自信觉得邻国任何一个对燕国都构不成威胁,兵来将挡,自己有能力对抗任何敌军的进犯-----貌似燕国唯一的高光时刻是多年后乐毅几乎灭齐的壮举,跟这位将军也没半毛钱关系。
燕国的自信也不知道是从哪来的?可能也正是因为这份自信导致燕国从最初强大的公国,逐渐没落为在七雄中打酱油的角色。
苏秦并没有嗤笑将军的答案,而是问如邻国结盟来攻他是否还有胜算,问得将军哑口无言。同样的道理,他说如果合纵成功,燕国又岂会惧怕强敌?燕王被苏秦说动,同意加入合纵并派太孙姬哙为特使,与苏秦从事合纵的事宜。
PS:为了方便讲述,所以笔记中对于秦公,燕公,魏王,赵侯,韩侯等一律按王称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