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我自幼的一大嗜好。小时爱读小人书,学校门前,有个书摊,小人书都装在竖着的木楞子里,书页发黄,大都是旧书,5分钱能看一上午的书。我挤在书摊,一目十行,囫囵吞枣地快速翻看,多数是看图画,捎带看下面的文字,一本书下来,只是寥寥悉知个大概。
中学时,我迷上了看报纸。报纸里有新鲜的新闻,回肠荡气的韵事,还有令人愤慨的刑事案件,以及五花八门的副刊,报纸像是一顿杂味俱全的满汉全席,总有一种口味迎合你,让你开胃醒脾。
报纸上的精彩绝笔我摘抄于笔记本上,长篇的我直接裁剪贴到本子上,以便翻看。报纸的诱惑力太大了,那时的零花钱,都贡献于报纸了。“宁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报”。
记得高中时,自己的一篇诗歌中稿,登在报纸左下角的一个不起眼位置,我看到了自己的笔名,看到了泛着油光的诗歌,我仔细的将报纸叠成方块,装在文具盒里,心里暗自高兴,没人知道这是我写的诗,也没人知道我的笔名,这份快乐让我持续了好久。
再后来,读书的兴趣似乎逐年减弱,看娱乐短片类小说较多,偶尔翻翻杂志。这类书主要是消遣,过眼的爽文,看时不用思考。内容似乎更像快餐,花里胡哨,但营养不多。
真正让我静下心读书的是疫情期间,这段时间我没有过多的人际交往和各种应酬,屏蔽了各种热点推送和八卦新闻。沉下心,酝酿心智,重启读书的引擎,让它带我走更远的路,领略更大的视野。
梁实秋曾说过:“读书不是为了应付外界的需求,不是为人,是为己,是使自己成为一个明白事理的人,使自己的生活充实而有意义” 。读书悦心,是生活的解药也是精神层面的养生。
读过的书你不一定记得,但通过读书,你收获的感悟,浸染过的气质,会不断提升 你的认知,让灵魂更加丰盈,心胸更加豁达,也是最低成本的自我增值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