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前听到最多的声音是:“我的工作这里不如意,那里不顺遂,我想逃!”过年后声音的阵地逐渐转移到:“不论工作与否,都有烦恼吧?”
人生无处不焦虑,彷徨之处开朵花。每个人都会谈论失业,但失业最可怕的是什么呢? 是那份名为「不被这个世界所需要」的焦虑——在社会中生存的最大意义在于创造价值。
我们一生中可以做很多种(创造不了价值)事情,却不能做的所有事情(没有一件)都创造不了价值。失业焦虑便是源于「事业是自己价值的最大体现」:相比于表象上可见的一份职业,更长远与深邃的自我的价值(体现)是我们人生的意义。
失业是职业状态,失意是情绪状态
生活中难免受到一些短期的鸡毛之事影响情绪,情绪是人之常情。但职业规划与人生发展的大方向总是基于客观条件。短期的失意多数出于客观结果与主观预期之间的落差。
相比起产生情绪,更可怕的是情绪左右了我们的客观方向。只要是基于客观情况产生的问题,我们都有迹可循——顺着脉络找到客观的原因,才能准确地击破目标问题。
实干成风的时代,黛玉葬花的矫情并不适用。及早找出左右情绪的客观根源大概更有实际意义:关乎自身能力的客观条件;关于身处环境的客观条件;在小范围与大范围之中,有否力所能及的突破口及方法。
主观的失意,能通过感性促使我们走进对自身的反思;客观的失业,能通过物理时空给予我们基于主客观反思的重新选择,甚至开辟与建立的空间。不论是情绪上的失意,还是状态上的失业,最重要的是我们有没有更了解自己。
失意中了解自己,失业中寻找方向
客观了解自己,有助于更精准地找到方向。尤其世上人无完人,客观且全面地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才能真正做到扬长避短,发挥最优效用。
客观了解环境,才能抓住需求痛点。了解客观环境的需求,才能最快地找出自身条件与其之间的偏差,进而最有效地对准目标调整自己。
基于客观,开拓可能性。理想需求是主观元素,自身职业能力是客观要素,身处的社会环境是角力场。
再择业的过程中,必须更清楚自己的理想愿景、职业规划——(1)职业与事业是概念不同但相互交融的两项事物,事业关乎理念信仰,职业是理念下的具体操作;(2)开辟事业,不仅建基于理念信念,更与自身的职业经历及能力密切相关。
拯救失意·从开辟事业开始
如果说职业是为了谋生存,那么事业便是谋生活。职业承载的是生存资料价值,事业更多了层承载人生意义的价值。
相比起一份短时期内看得见摸得着的职业,身处瞬息万变的网络时代,每个职场人不仅要有斜杠意识与能力,更要思考与探索值得自己终身奋斗的方向及其落地可行的事业。拯救失业最长远的方法,是开辟事业!
不知道屏幕前的你是否也有这方面的烦恼?是在为失业而踌躇,还是为人生的不得志而失意?
不过最动人的并不是道理本身,而是产生道理的故事.毕竟——闲聊还是要有的,万一焦虑因此被消解,还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如有关职场、实习等问题需要咨询,请关注「首席实习官」公众号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