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几个同事一起去王春光吃饭,吃饭的时候有一个小插曲,在此给大家分享一下。
01
在先找座位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一个人在那坐着,有三个位置空着。于是,同事和她沟通了一下,让她换了一个座位,因为我们有4个人。
一个打扫的大娘对我们说:她不是来吃饭的,是要饭的。我们也就一听没上心,想着是这个打扫卫生的大妈戴有色眼镜。
那个人站起来让座后,没有找位置坐下,而是站到了一个快要起来的人旁边。等那个人起来之后,她立马坐下,开始吃那个人吃剩下的东西。
这时候我想起来那位打扫的大娘说的话,她是要饭的。但这时候旁边一位女士立即把一袋新买的饭给她,她竟然不要。那位好心的女士试了二次,她坚决不要。
肚子咕咕叫,给的却不要。
让我想起来一句话:不是嗟来之食。很显然她也不是要饭的,估计仅是一时钱紧,不够果腹。
眼里纵使饥饿,内心却有底线。
针对这种人,内心有种说不出的怜悯,和路边手心向上的要饭之人,感觉截然不同。这个是不是她的自尊心震撼到了我呢?
很欣慰,那个店并没有因为她的行为,而撵她出去。
02
针对这样子的人假如帮助不对,估计还会伤害她的自尊心。在我们吃完走的时候,她还在那个店里,还没有吃饱。
不知道是内心的愧疚,还是对我的震撼。对她的印象久久无法消去,希望她的状况已经改善,晚饭不会再是这样。
现在的小孩子应该不会尝到饿肚子的感觉,因为温饱问题早就不是一个问题。现在追求的是吃好,不是吃饱。
作为86年的我,还是尝到了一点,当然那时候可以说我节俭。记得初中时我最烦第四节,因为快到饭点,更因为肚子咕咕叫。所以,我不会浪费粮食,也看不惯铺张浪费。
每一个人固执行为的背后,总有一段无法抹去的小经历。
深刻的经历会形成烙印,铭记的原则铸就底线。
今日分享就到这里,欢迎留言,与我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