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课文里面背过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一首诗: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至今读来,依然能感受到诗人盼望收复中原、报效国家的满腔豪情,但是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一颗赤胆忠心只能形诸梦境的无奈又跃然纸上。
后来,直到我读到了他的另外一首诗,才知道同一天晚上诗人陆游一共写了两首。另一首是这样的: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一)》
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可谓画面感十足,腊月十四那日屋外狂风大作、雨声排山倒海,屋内燃烧着温暖的柴火,陆游裹着毛毯,和自己的“狸奴”待在一起。心里想着:“啊,外面狂风暴雨的真可怕,家里多暖和啊,我和猫猫才不要出门呢!”
“狸”是指中国原产的狸花猫,奴是爱称,“狸奴”翻译成现代文,类似于“咪咪小宝贝”这种嗲嗲的爱称。
原来,十一月四日那天风雨大作,大诗人陆游在家里烤着火,一手撸着猫,一手写下了这首“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也许,那天晚上,柴火的温暖和狸奴的依偎,让他撸着、撸着便沉沉地睡去,又一次梦到了自己一身戎装,跨铁马、越冰河,在大散关与北方之敌作战,收复失地。
胜利的喜悦令他猛地一顿惊醒,看看自己孤村僵卧,惆怅涌上心头,提笔写下了当夜的第二首诗: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大诗人确实没事就喜欢写首诗表达一下撸猫的喜悦之情。据统计,陆游流传至今的咏猫诗一共12首,而他写给一生挚爱唐婉的诗词也不过10首。
陆游可谓是诗人里最会撸猫的,撸猫界最会写诗的千古猫奴了。
这些诗中,有名字的猫就有三只,分别是小於菟(wūtú,即小老虎)、粉鼻、雪儿,这些名儿也取得可爱至极。这与原本满脸愁容、忧国忧民爱国诗人的形象形成了绝对的反差萌。
而陆游之所以养猫,一开始也是为了收拾老鼠。他生于藏书世家,喜好藏书,家里就是个书窝,他的书房名叫“书巢”——“吾室之内,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但老鼠一直来捣乱,把他的书咬得一片狼藉,他专门写过一首《鼠败书》,来控诉老鼠的“罪行”。因此,陆游便养了一只小猫,由于这只小猫擅长抓老鼠,陆游还给它取了一个霸气的名字——小於菟,意思是小老虎。这只“小老虎”也不负陆游的期望,把陆游那书房万卷书照看得好好的。
早在宋代,养猫已成为时尚。《武林旧事》中详细记录了南宋首都临安“猫市”的盛况,除了售猫外,还有“猫窝”、“猫鱼”(猫粮)、“改猫犬”等服务,“改猫犬”便是给猫犬等宠物进行装扮、美容,可谓是应有尽有。
在宋代,家里若要迎来一只猫也是充满仪式感的,就如同纳妾一般,是要下聘礼的。当时,一户主人家的猫产下了小猫,如果希望领养这只猫咪,是要送盐或鱼给主人家以示郑重的。陆游就是给邻居家送了盐,迎来了这只抓鼠小能手“小於菟”。
研读陆游咏猫的12首诗,我们会发现大诗人陆游对猫的认识也是一点点加深的。
一开始,他也只是纯粹把猫当成一种功能性的动物,为的是不让自己的书被老鼠啃坏。
慢慢地,他发觉猫这种生物,还有一大妙处:软绵绵,毛茸茸的一大团东西趴在被窝里,呼噜呼噜的,听起来好安心。
再后来,他又发现原来搂着猫睡觉,也很舒服嘛。从此,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就此对陆游开启。他的猫也越养越多,“粉鼻”、“雪儿”还有其他不知名的小狸奴陆续来到了他的家。
从此,一手撸猫、一手写诗的成为了他生活的日常,更是冬天的正确打开方式。
“裹盐迎得小狸奴,尽护山房万卷书”,“陇客询安否,狸奴伴寂寥”,“勿生孤寂念,道伴大狸奴”,“夜长暖足有狸奴”,“狸奴毡暖夜相亲”,“狸奴共茵席”,“狸奴睡被中”,有了“狸奴”陪伴,陆游的人生充满温暖和乐趣。
可是,千言万语,似乎都及不上那一句:“我与狸奴不出门”。
【川上六公子:阅读写作旅行,发现诗意之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