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积极参与到语文教学行列里听一听,总不至于使自己光沉浸在科学中而不闻不问其他学科教学了。在学习中,我倍感他们言辞诙谐幽默且表达流畅自如,尤其是教学理念的新潮、前沿,无不促成他们大气、睿智、有个性的教学风格,实为惊叹。
首先,意识落伍。当前小语界的教研紧紧围绕着“主题学习”“诗意课堂”等开展得如火如荼,“海量阅读”已成为师生生活的常态,如何使师生读好书的教研路子也早硕果累累,单纯局促在学校小圈子里如醉如痴的我,想不到早被发展抛弃在了大路边。
其次,思想落伍。现在我的“跨界思维”几乎为零,“新技术的渗透”不能得心应手,更不用说还有丁点儿的“国际视野”,真的没有胆量再闯入小语界啦。
再次,心态落伍。步入40多岁的我,眼睁睁地看着青年教师们的个性飞扬,我只能乖乖地徒有一份激动、徒有一份共鸣,毕竟体力与精力与他们无法比拟,思想与认识与他们没法相提,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与处理课堂应激策略更无法与他们抗衡,所以如今的我只能是一位默默的看客远远地在路边欣赏他们的成功、祝福他们的进步。
不过,跳出小语界来赏析本次学习会,我倒是学到了几点:
一、幽默继续,风格不能变。专家们明确说出“课堂中教师的幽默行为是一门艺术,也是教师睿智的表现,妙趣横生的幽默点拨是打破学生被动学习的原动力,更是消除课堂沉寂的导火索”,27年来仅存这么一点小自信,真的不好意思再割舍,不过务必把“度”掌控好。
二、笔耕不辍,争取新高度。看到大多数的专家学者们无不“笔耕不辍”,我虽然与他们的“笔耕不辍”无法相比,但几年来没有舍弃“写日志、反思”的爱好,所以有那么多的“榜样”引领,我初步打算在量上向500万字进军、在质上至少提炼200余篇反思。坚持,不松懈。
三、多读经典,不忘再学习。感触到同行们的用词恰当、话语连贯,我明显品悟到了自己的词穷。之所以与优秀教师们在表达上拉开差距,其根本所在就是读书少,尤其是对经典的品读更贫乏,故而挤时间强化对经典国学、名著的阅读。在日常生活中读读《诗经》《论语》《老子》《百年孤独》《麦田里的守望者》等经典著作,洗涤一下我们的心灵,岂不更好?
四、组建团队,打造精品课。纵观这次骨干班学员的佳绩取得,个人综合素养高是必要前提,但他们成功的背后无非都有一支业务精湛、理念前言、思想新潮的教研团队,当然还得有精准“贵人”的提携、相助。我相信学校领导早已经为发展而未雨绸缪啦。
“我们的教育不要走得太快,得等一等我们的灵魂(爱、善、智慧滞后)”。我虽“言不能至”,但“心向往之”。愿一起同感、同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