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账】见到了月壤和嫦娥五号的部分器件
3月9日,星期二,晴
上午未得早起,早饭后准备下午的发言材料,去国家博物馆参观月壤。
月壤是嫦娥五号登月采集回来的。封存在一个密闭的玻璃容器里,在大厅里设置展览。透过玻璃,只能看到模模糊糊球形的一团。这是来自38万公里之外的月球的物体。虽然看不清其面貌,也不知道有哪些不同,但是,光是它来自月球这件事本身,就足以震撼!
中间模模糊糊的一团便是月壤:
当然更主要地是看将这一小团土带回来的设备。下面是嫦娥五号的轨道器:
轨道器是指往来于航天站与空间基地之间的载人或无人飞船。它的主要用途是更换、修理航天站上的仪器设备。补给消耗品,从航天站取回资料和空间加工的产品等。由于它专门来往于各个空间站,又被称为"太空拖船"。
嫦娥五号的上升器和着陆器模型:
2020年的12月1日23时11分,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正面西经51.8度、北纬43.1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并传回着陆影像图。
12月1日22时57分,嫦娥五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从距离月面约15公里处开始实施动力下降,7500牛变推力发动机开机,逐步将探测器相对月球速度从约1.7公里/秒降为零。期间,探测器进行快速姿态调整,逐渐接近月表。此后进行障碍自动检测,选定着陆点后,开始避障下降和缓速垂直下降,平稳着陆于月球正面风暴洋的吕姆克山脉以北地区。着陆过程中,着陆器配置的降落相机拍摄了着陆区域影像图。
成功着陆后,着陆器在地面控制下,进行了太阳翼和定向天线展开等状态检查与设置工作,将正式开始持续约2天的月面工作,采集月球样品。
完成样品采集后,上升器离开月球。

这是返回器,月壤由其带回地球,带回中国:
这是降落伞。返回器和降落伞都是原物。
嫦娥五号探测器表取机构:
存贮月壤的容器:
这是嫦娥五号的模型,背后是月球模型:

著名的科技史家李约瑟,曾经提出一个被称为“李约瑟难题”的命题:“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
我认为,这个问题并不复杂。中国古典科技,主要是技术,而非科学。中国为什么发展不出现代科技?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本不想做这件事。农耕社会,四书五经,君君臣臣,就可以过个好日子,为什么非要搞那些“奇技淫巧”呢?
据说拿破仑曾经感慨:"中国是一头沉睡的东方雄师,一旦醒来,必将会震惊世界。"他希望这头狮子将永远沉睡下去。
但是,欧洲人的坚船利炮已经把这头狮子惊醒了。
一同醒来的是中国人的创造力。实践证明,中国人从来不缺乏创造力,也不缺少聪明才智、进取意识。
中国人骨子里是一个很倔强的民族,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民族。一旦摆脱了经典的枷锁,中国人战天斗地的豪情,“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都是小意思了!
下午开了一下午的视频会议。
晚上出去走走,构思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