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正确引导最关键
生活中,一些孩子在看过某些影视、图书后,喜欢模仿其中反面人物的言行,父母批评他不该“学坏人”,他却理直气壮地说:“我是跟书里电视里学的!”
孩子的特点之一是模仿性强,孩子喜欢模仿坏人与他们的心理特征和认识活动的特点分不开。首先,因为银幕、屏幕和书中反面人物的语言、动作、姿态、服饰是典型化了的,对孩子是新奇的,易于调动孩子模仿的意向。其次,孩子好玩、好动、好游戏,他们往往借助模仿反面人物的一举一动来达到逗乐的目的。三是儿童缺乏社会经验,认识水平低,分辨是非能力差,他们模仿的只是外形而非实质。因此,千万不要给孩子扣上一项“学坏了”的帽子。
孩子判断是非、好恶、美丑的能力较低,所以父母要根据他们好模仿的特点加以引导,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向孩子正确介绍正面人物的形象,帮助孩子理解好思想、好品质,使他们从模仿正面人物的表面行为,提高到学习正面人物的思想品质上来。发现孩子模仿坏人坏事,要对他们进行耐心教育,使孩子能认清坏人的本质,而且激发对他们的痛恨,这是制止孩子模仿坏人坏事行之有效的方法。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潘菽指出:“要引导孩子向先进榜样学习,而不要去模仿反面的东西。”
要想正确引导孩子的模仿,父母需注意以下几点:
1.应该用自己的言行为孩子树立一个可模仿的正确榜样。
2.要引导孩子在模仿中学习正确的东西,摒弃错误的东西。孩子的辨别能力差,成人一定要让孩子有选择地模仿。
3.经常和孩子一起讨论研究电影、电视、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正确引导孩子分析人物。分析时不停留于表面情节和人物的直观形象,要教育孩子学习英雄人物的勇敢顽强,憎恨敌人的卑鄙凶残,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主动模仿一些英雄人物的形象,学习他们的优良品德和崇高精神,促进正确道德观的逐渐形成。
4.对孩子已有的不良模仿行为,父母应积极地加以纠正。如有的孩子喜欢模仿电影中的坏人,父母应告诉孩子,坏人干坏事,如果我们发现,就应该把他抓住,交给警察。这样,孩子就会憎恶坏蛋,而模仿正面形象——警察。
然而,也不宜让孩子经常模仿成人,而应更多地鼓励孩子发表和他人不同的意见,进行独立性的活动,这样才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