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推荐:罪与罚
RECOMMEND
作者:陀斯陀耶夫斯基
推荐语:善与恶以极为复杂的形式凝固在他身上。
01 剧情简介
在1960年代的俄国首都彼得堡,年轻的大学生拉斯科尔尼(罗佳)由于信奉无政府主义,认为一切道德和法律都是为了束缚有才华者的作为的举措,在此影响下,他自创了超人理论来解释自己的一切行为。
于是,他为了完成自己的目标杀死了放高利贷的老妇人和她无辜的妹妹,他本以为自己可以逃脱法律的制裁。
事实上,他也做到了,一个替死鬼帮他扛下了罪行。
但他没有办法逃脱精神上的惩罚, 深陷自我的折磨,最终,在基督教徒索尼娅的启示之下,他投案自首,在放逐中完成了自我的救赎。
02 两重罪
罪的两层含义
第一层罪是表层的,即他杀死老妇人二人的犯罪事实。
即使他在自己的内心中多次为自己开脱,认为自己杀掉一个对社会没有任何益处的放高利贷的老太太,来资助自己完成学业,完成自己的宏伟的目标是可以被允许的。
但罪行仍旧像附骨的蛆虫一般爬上他的心灵。
同时,他也犯下了更深层次的罪:他杀死了自己。
罗佳在杀死老太婆的那一刻也将自己杀死了,他杀死的那个是善良的自己是平凡的自己,由此自我确认自己是非凡的人。
这也是罗佳的矛盾,一方面他确信自己是非凡的人。但怀疑又是他的底色,他怀疑一切,怀疑一切制度的公正性。但他甚至也怀疑这个怀疑本身,导致自己产生了巨大的分裂。
他叫喊道:
我杀死的是我自己啊,而不是老太婆!我在那里真的一下子就把自己给结果了,永远杀死了!
03 三种惩罚
1.法律的惩罚
罗佳一直渴望逃脱法律的惩罚,以此确信自己不是平庸的人,而是和拿破仑一样都是非凡的人,可以践踏法律的存在,但法律的惩罚能够触及的仅仅是肉体层面,让罗佳痛苦不堪的在于心灵的痛苦。
2.道德的惩罚
也是我觉得整本书最精妙的地方,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于矛盾的处理和极为细腻的心理感受甚至一度令我认为他杀过人。
可能这就是伟大作家的才能所在:可以讲一个极小的心理切面以无限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
正如茨威格曾评价其说过的那样:陀氏的矛盾就像山巅之于深渊,他既是最虔诚的信徒,又是最极端的无神主义者。
其中的主人公罗佳之所以能够在100多年之后仍伫立在文学形象的高峰之上,是因为他身上展示的是我们每个人身上都与身俱来的矛盾感。
而在罗佳身上,这种矛盾得到了最大化的阐释,善与恶以极为复杂的形式凝固在他身上。
他天性善良且富有同情心,当他看到一个醉酒的女孩将要被尾随者轻薄的时候,他愤怒的阻止了悲剧的发生,他可以在自己无比贫穷的时候仍将钱分给身患肺病的同学。
但另一方面,他心中的恶也极为活跃,他对于平凡者的蔑视,对于普罗大众的厌恶,都共同汇聚成了他那非凡的人的理论,他认为,一个非凡的人可以逃脱法律的制裁,可以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随意牺牲他人。
他主张道:
世界上似乎存在着这样一些人,他们能够,也就是说不是能够,而是有充分的权利,为所欲为,甚至犯罪。他们似乎不受法律的约束,所有的人不知为何被分成了平凡的人和非凡的人两类。平凡的人,应该俯首帖耳的生活,没有犯法的权利,因为他们,你要知道是平凡的人。非凡的人则有权犯任何罪,肆无忌惮的犯法,就因为他们是非凡的人,人一般来说分为两类,一类是低级的人,平凡的人也就是说可以称之为仅仅反映同类的材料,另一类则是真正意义的人,也就是具有天赋和才干,能够在自己所处的社会里提出新见解的人。
他一方面对于自己的超人理论深信不疑,希望尽快去实践它,但另一方面,但他又对自己究竟是不是超人保持怀疑。
他杀死老妇人的目的也并不是为了钱财,在杀人后,他把财宝只是草草的放到了一块大石头之下,直到自首都未曾动用一分钱。
他是为了确认自己究竟是不是一个非凡的人,是为了自我证明,证明自己的优越性,看看自己能否逃脱法律的制裁。
他说道:
我想去杀人是为自己去杀人,只为自己一个人。
当他发现自己虽然侥幸逃脱了法律的制裁,却始终无法逃脱自己心灵的制裁时,他又开始矛盾了,一方面他非需要找个人倾诉,甚至当众说出自己的罪行,事情的真相,让自己的罪恶感可以减轻一些。
他不禁冷笑一声,因为他早已确定去警察分局,他清楚的知道一切马上就要结束了。
但他知道,一旦自己这么做了,就是否定自己是个超凡的人,承认罪行就等于承认了自己的弱小和普通。
由于他认为自己能够创造理论,但却不能毫不怀疑的跨越障碍,这样看来,他就不是一个天才对此他曾经痛苦不堪,而且现在依旧痛苦看我对一个证明不凡的年轻人来说,这是一种屈辱,特别在当今这个年代。
于是,他痛苦的说道
我是一只虱子呢,就像庸众一样,还是一个人,我是能越雷池一步还是不能,我是敢于崇拜和攥取权力还是不敢,我是个瑟瑟颤栗的生灵呢,还是有权利(杀人)?
他便是这么一个多重矛盾的集合体。
3.上帝的惩罚
超人理论的核心其实就是个人代替上帝,将个人的地位凌驾于上帝之上来随意剥夺他人的生死。
而索尼娅为代表的上帝之爱则是将这个权利归还于上帝。
这里我们可以从东正教,也是陀氏自己的信仰入手。
俄罗斯的信仰是东正教,而在当时东正教有两个非常鲜明的特点,一个是它的神秘主义。另一方面则是终极的追求,竭力探寻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
陀思妥耶夫斯基本人也是一个极为虔诚的基督教徒,他在执行死刑的最后一刻获得宽恕,从此走上了4年的苦役生活,并无比虔诚的信奉上帝。这种死后余生的经历,无比清晰的刻画在它的作品中。
在罪与罚中,随处可见这种几乎到了语言边界的感官体验。
而且此时此刻他未必会产生这种感觉,这是摆脱另一种更悲伤更抑郁之后的一种心情,他自己也无法完全弄清
这是一种很细致和矛盾的感受,他在死刑之后侥幸获得重生,会有一种失去了什么的感觉,就是本来一切都已经结束了,已经说服自己去放下所有去迎接那个时刻的到来。
但是却突然告诉你,你有了一次重生的机会,崭新的可能,你在侥幸的同时你会感觉到失去什么。
但正是由于这种上帝之爱,升华了全作的主题,他将这种爱升华了宗教意义上的普世关怀,一种爱,怜悯与包容。
罗佳没有办法真正脱离"人"而生存,他没有办法说服自己去代替神的地位,当他急需人的时候,他在索尼娅身上看到了人的代表,并完成了自我的救赎,最终完成忏悔,成了一个真正的"人"。
04 写在后面
好了,关于罪与罚的主题简析就先到这儿了,陀氏以极为细致的心理研究和病态的心理阐述为我们展开了一个罪犯的忏悔录.
下一篇,我们将走进罪与罚的其他角色,在陀氏的小说中,复调是其基本特征,多种声部之间是平等的,相互独立的,而非完全统一。
那么,在其笔下,又将展现出哪些人物的性格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