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道德经》:一个字,藏着说话最大的智慧

《道德经》:一个字,藏着说话最大的智慧

作者: 风自漂零水自流 | 来源:发表于2023-03-10 17:49 被阅读0次

《道德经·第六十二章》曰:“美言可以市尊。”

与人沟通交流,美好的言辞,可以换来别人对你的尊重。

正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

会说话的人,既能让别人如沐春风,又能让自己处处受益。

《道德经》启迪世人,说话最大的智慧,就一个字:少。

01

少废话

《道德经·第五章》曰:“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说的话过多,就容易变成废话,甚至使自己陷入危机。

倒不如持守虚静,学会适时沉默。

《道德经·第五十六章》又曰:“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真正有智慧的人,往往都不多说话;

说话过多的人,往往都显得智慧不足。

多言,不等于会说话,往往言多必失、祸从口出;

不言,不等于不会说话,反而谨慎慢言、沉默是金。

不言的核心要义,并非总是故作高深、沉默不语。

而是善于把握时机,少说废话、说有用的话。

毛遂是平原君的门客,待了三年始终默默无闻。

秦国大举进犯赵国,形势非常危急,赵王便派平原君去联楚抗秦。

为顺利完成使命,平原君决定遴选20人同去,可只有19人达到条件。

此时,毛遂主动请求,愿一同前往。

平原君不以为然地说:

“有才之人,如锥子装在口袋里,很快便能刺穿口袋显露出来。

而我一直未看到你的才华,怎么会带你同去呢?”

毛遂心平气和地说:

“我从未显露才华,是因为您从未将我当作锥子放在您的口袋里啊!”

于是,平原君便带着毛遂等人,连夜赶往楚国。

到了楚国,商谈受阻,毛遂慷慨陈词,晓之以利弊,说服了楚王。

楚国的相助,解了赵国之危。

事后,平原君感叹:

“毛遂三寸之舌,可抵百万大军,若非他主动请愿,我可就埋没这个大才了。”

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毛遂沉默三年,并非无才,而是韬光养晦、等待时机。

《道德经·第七十三章》曰:“不言而善应。”

时机不对,就要少说话,甚至不说话;

时机一到,就要紧紧抓住,善于主动回应。

不言,并非不说话,而是一旦开口,就要切中要害。

苍蝇和青蛙,不分白天黑夜地叫个不休,却没有人理睬;

雄鸡黎明一叫,震动天下,人人起床。

少废话,善沉默,才会少出差错、受人重视。

02

少许诺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曰:“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侃侃而谈、轻易许诺的人,必定经常言而无信;

总把事情看得很容易的人,必定会遭受意想不到的困难。

《道德经·第十七章》又曰:“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做人做事,若是诚信不足、失信于人,就不会有人愿意相信他、帮助他。

言必行,行必果,是每个人都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秦末人季布,一向为人仗义、言而有信,许多人都与他成了好朋友。

当时的人们都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项羽败亡后,曾在其麾下效力的季布,被刘邦悬赏捉拿。

后来,在昔日好友冒着灭族危险的掩护下、在西汉开国功臣夏侯婴的说情下,刘邦不但饶赦了他,而且还拜他为郎中。

言而有信的人,自然会得道多助;言而无信的人,往往会失道寡助。

《道德经·第八章》曰:“与善仁,言善信。”

待人,要善于仁爱无私;说话,要善于信守诺言。

要做到信守诺言也不难。

对于那些没有把握的事情,不要海吹胡侃、轻易许诺即可。

少许诺,诺必信,才会赢得信任、誉满乾坤。

03

少争辩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曰:“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可信的话不一定华美,华美的话不一定可信;

善良的人不一定巧言善辩,巧言善辩的人不一定善良。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又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不自吹自擂,总是涵养德行,所以容易功成名就;

不自高自大,凡事低调谦逊,所以能够长久持有。

真正睿智的人,往往是“讷于言而敏于行”,而非总是去争辩吹嘘。

据传苏轼的《艾子杂说》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有个营丘人,虽不通事理,但却喜欢与人论短长。

他问艾子:“大车下和骆驼脖子上,为何要挂着铃?”

艾子答:“是为了夜晚行车的时候,提醒路人避让。”

他又问:“高塔上也挂着铃,也是为了提醒路人避让吗?”

艾子又答:“是为了不让鸟儿在塔上筑巢,避免鸟粪把塔弄脏。”

他再问:“猎人的鹞鹰尾巴下也挂着铃,也是为了不让鸟儿在鹞鹰尾巴上筑巢吗?”

艾子再答:“是为了提醒猎人,鹞鹰脚下的绳子被树枝缠住的时候,能够及时赶去解救。”

他最后问:“挽郎手中也摇着铃,也是怕缠在树枝上吗?”

艾子最后答:“挽郎给死人开路。

或许这个死人生前总喜欢与人争辩,所以摇铃让他最后再乐一下!”

可见,总是喜欢争辩吹嘘的商丘人,最后被幽默的艾子喻为死人。

看似风趣,实为受辱。

生活中,喜欢争辩吹嘘者,比比皆是。

然而真理与正道,靠的不是争辩和吹嘘,而是实践和静修。

《道德经·第四十五章》曰:“大辩若讷。”

拥有大智慧和真知灼见的人,看起来好像很迟钝。

是因为其深知“水深流缓,人贵语迟”的道理。

这样的人,不显山不露水,不争辩不吹嘘。

说话谨慎、做事踏实,是真正的大音希声、大智若愚。

少争辩,重实修,才会明白事理、增厚美德。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少言少语则容易多得,多言多语则容易迷惑。

所以有道之人总是以“少”为说话做事的标准法则。

人活于世,说话最大的智慧,莫过于:

少废话,少出错;少许诺,少失信;少争辩,少受辱。

余生,愿你我都能少说多做、勤修口德!

相关文章

  • 2022-04-28

    《道德经·第五十六章》又曰:“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真正有智慧的人往往都不多说话,说话过多的人往往都写的智慧不足,...

  • 牛儿~🐮阳~

    老~藏着智慧。 孝~藏着无明。 死~藏着过去的智慧。

  • 初读道

    《道德经》是古代先贤留下的经典书籍,里面蕴藏着博大精深的人生智慧之道。 几年前自己就买过一本《道德经》,但那时也只...

  • 《道德经》:一静,二缓,三顺,四和,五淡

    《道德经》:一静,二缓,三顺,四和,五淡 《道德经》蕴藏着五大智慧,中国人不懂不行。 一静,二缓,三顺,四和,五淡...

  • 花豹的生存智慧 ?做到其中一点保你事业顺风顺水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大自然蕴藏着无穷无尽的规律和智慧,可以...

  • 感恩日志第472天:庄生小梦

    ❤物极必反。 再好的关系,也要有所节制,不然终将走向反面。--大道反成。感恩《道德经》智慧引领。 ❤身体会说话 闭...

  • 《道德经》经典思想学习

    《道德经》经典名句,字字珠玑,千古智慧。 1. 言有宗,事有君。——《道德经·第七十章》 说话一定要有宗旨,做事情...

  • 老子“道法自然”的养生思想

    ——《道德经》的养生智慧之一 □ 湖 山 《道德经》的智慧博大精深,其中的养生智慧是中国养生思想的源泉。老子的养生...

  • 2022-03-19《中国文化课》-15

    前面讲完了佛教,接下来讲讲:道教。 老子哲学的最大贡献 ,就是 《 道德经 》 所迸出来的第一个字 :道。 (1)...

  • 祸中有福,福中有祸 ,无论祸福都不会长久

    ——《道德经》的人生智慧之二 □ 湖 山 老子的《道德经》是哲理之书,智慧之书,他的智慧来自于对自然规律的把握,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一个字,藏着说话最大的智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gdt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