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仔细端详了二姑和婆婆,说:两位长辈的脸型和身材倒是有点像,二姑的神态和奶奶有点像。
婆婆笑着对我说:我和你二姑是两姐妹,是亲姐妹!
啊!这不是乱了辈分吗?这让我吃惊不小。
二姑也不是奶奶亲生的,这事我也是知道的。二姑也是出生在广东兴宁,但我们这些晚辈原来都知之甚少,祖辈们都不愿意多提起这事,我们只是听父辈们偶尔说起,就记住了。也许祖辈们不提这事主要是怕晚辈们知道了,互相之间就产生了隔阂,有了亲疏分别。据上一辈们说,二姑本来是祖父与祖母打算让她许配给叔叔的,可是长大后却不能遂了祖辈们的愿,对大姑与二姑的婚姻安排都没有能按照祖辈的意愿而成。婚姻还是要有缘份的,白蛇传里的一句歌词说得好,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二个姑姑最后都分别嫁给了郑氏、刘氏人家。
“这是怎么回事?怎么婆婆和二姑是亲姐妹?”
“我和你二姑是在解放初期被人贩子卖到江西来的。”
抗日战争结束之后,紧接着全国又迎来了解放,赣南山区及粤北山区还残余不少国民党游兵散勇,以及依附于旧政权存在的各种流氓土匪,各种帮派会道门还能全部清除,新生政权还只是刚刚建立,因此社会还是存在着不少旧社会残留的丑恶现象。饱受战争蹂躏的粤北山区百姓非常贫困,婆婆 与二姑两姐妹在兴宁的家非常贫困,连饱饭都吃不上,两姐妹当时只有十岁左右,却要在外面干活,一个人贩子悄悄盯上了她们两姐妹,哄骗姐妹俩江西有吃不完的大米饭,还能穿上好看的新衣裳,要带她们姐妹俩去江西过好日子。
赣南这边,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与抗日战争及国共内战之后,民生凋敝,青年人口大量丧失,许多都在战乱中消耗殆尽。新生政权刚刚建立百废待兴,而老家人口比清朝初期都要少了许多,袓父祖母虽在战争中幸存,却在流离失所中,被耽搁了最佳生育年龄,已经入不惑之年。祖上流传下来的诺大个祖屋,却十室九空。祖父及其叔、伯、兄弟上了年纪的人看到这状况心里慌慌的,在落后的农业社会中,人力是首要的,没有人一切都无从谈起。
袓父在街上卖东西时看到了这两个楚楚可怜的小女孩,人贩子正在向他人兜卖这两个孩子,又是女孩,于是就和老家的另一位长辈给了人贩子一些钱,把他打发走了,就把两个小女孩领回了家。小的女孩就成了我的二姑。
“呀~呀~呀,啊~啊”
智障的小姑姑,在旁边不停地伊伊呀呀叫着,小会在边上惊奇地瞪着眼睛看到她,一声不吭。
“小会按辈份你得叫她姑婆呢。”
叔公说,怀上她和出生以后时候,自己在福建服役,由婆婆在家里带着两个孩子,小姑姑很小时发了一次高烧,由于带着两个孩子太忙,当时医疗条件又差,结果就落下了这样的终生遗憾,小姑姑的智力永远停在了三岁孩子的水平,长年身边都需要人照料。然而,她唯一的哥哥,学习成绩很好,考上了北京一所重点大学,毕业后分配在一所军工企业,一直在苏州从事电子通信方面的工作。两人相貌上也有相似之处,可是这小姑姑都停留在三岁水平上,连小文都无法和她玩在一起,她外貌上看起来是初中生的模样,只要她安静坐着不说,不动时,肯定就看不出是个有智障的人。
“唉!现在我与婆婆都有退休金,身体也还好,要是有一天我们都不在了,谁还能像我们这样照看她。”叔公长叹一声道。
小姑姑年龄只比我小四岁。在饭桌上,我叔公敬酒,她也拿起一个酒杯,依依呀呀地向我举杯,像个模仿成人的孩子。给她倒了一杯饮料,碰杯后她一饮而尽,笑嘻嘻地看着我。
“小姑姑也是很有福气的,这年龄还让父母像爱小孩子一样爱着。”
可不是吗?像孩子一样感受不到人间的悲苦,也感受不到时间的流逝。我们老家有个说法,如果哪家降临了一个身体有残废的孩子,那么这孩子一定会给这个善待他的家庭带来福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