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看得我脑袋发蒙,是一本心理学的书籍。个人与社会,家庭的捆绑,我们在成为独立自由个体的路上会面临着两种选择:①逃避自由带来的重负,重新建立依赖和臣服关系。②力争全面实现以人的独一无二及个性为基础的积极自由。
第五章逃避机制让我印象比较深刻,举一个书中的例子,具体讲了受虐者和被受虐者的关系。施虐者与其施虐对象关系之间的一个方面,这里有必要专门加以强调,即,他依赖于施虐对象。
由于受虐者的依赖性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我们期望施虐者应是另外个样子:他似乎强大无比,完全统治了受虐者,受虐者则怯弱臣服。所以很难想象强大的一方怎么会依赖于他所统治的一方。不过,深入的分析却表明这确实是事实。施虐者需要他所统治的人,而且是非常需要,因为他的力量感是植根于统治他人这个事实的。这种依赖有可能完全是潜意识的。
故此,比如,一个男人可能会极恶劣地虐待妻子,并反复告诉她可以时离开家庭,那样他会非常高兴。她常常被吓住了,根本不收试一试而且他们都将继续相信男人说的是直的。但如果她鼓足勇气宣布要离开某些始料未及的事就会发生在他们两人身上:男人会绝望,立刻软下来哀求她不要离开,他会说离开她他将无法活下去,会信誓旦旦地说他是多么爱她等等;女人由于不敢主张自我,就会容易相信他,改变主意答应留下来。此刻游戏又重新开始了。男人仍循旧习不改,女人则发现越来越难与他共处,遂再次爆发,男人再次服软,女人又留下来,如此周而复始循环往复这种怪圈循环往复地存在于不计其数的婚烟及其他人际关系中,从未被打破过。在他说是多么的爱她,离开她便无法活下去时,他是否在撒谎?就爱而言,它完全取决于一个人所说的爱的含义是什么。就他所说的离开她他就活不下去而言,这完全是直的,当然不能从字面上理解。
离开她他当然没法活,或者至少离开某个他人他就没法活,这是由于他觉得他人是自己手中无助的工具。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当关系受到解体的威胁时,爱的情感才出现;还有一些情况下,施虐者非常明显地“爱”那些使他感受到自己的权力的人。
无论对自己的妻子、子女、助手、侍者,还是对沿街乞食的乞丐,他都有一种“爱”的情感,甚至因自己能统治这些人而对他们感激涕零。他会认为他想主宰他们的生活,是因为他太爱他们了,实际上,他“爱”他们是因为他主宰了他们。
《逃避自由》艾里希·费洛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