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笔记
《人件》读书笔记

《人件》读书笔记

作者: 一梦换须臾_ | 来源:发表于2018-10-08 20:11 被阅读0次

    前言

    在飞机上,我们难以入眠,索性谈论起自己经历的以及从客户那里了解到的软件系统的高复杂度。我们中的一人从我们的讨论中总结道:“也许软件系统的主要问题不在于技术,而在于社会性因素”

    初读于此,笔者对软件系统主要问题的归属产生了疑惑,由于一直秉承追求更高效的系统来提高生产率,增加效率,而从未听说过软件系统的主要问题在于社会性因素。然而在通读了《人件》全书后,笔者茅塞顿开,虽然更高效的技术手段确实能够提升开发的效率等,但是作者将视角移到“人”上,以管理者的角度来阐述为了解决软件系统的主要问题,我们应该关注哪些社会性因素。


    管理人力资源

    大多数管理者坦承:他们对人的担心更甚于对技术的担心,但他们很少以此种方式去管理。他们的管理方式总是视技术为主要关注点。他们总是越俎代庖,将大量的时间耗费在本该由团队解决的复杂而又有趣的难题上......滋生这种现象的部分原因来自于管理者的提拔机制。
    回顾我们在走上管理岗位之前所做的准备,我们之所以被认为具备管理者的素质,是因为作为办事员、技术员或开发者的我们所表现出来的良好绩效。这样的绩效得益于我们能够将资源划分为模块。

    笔者在腾讯实习期间,就职于一个15人左右规模的团队,团队里有两个管理人员,并且这两位管理者都是出身于开发人员。由于管理者有丰富的开发经验,他们能够为其他开发人员制定合适的开发方案,并在开发人员遭遇技术瓶颈时,及时地给予帮助,然而在更多时候,笔者认为这两位开发经验丰富的管理者过于关注技术因素,反而忽视了一些社会因素。

    例如,当软件系统亟需解决分布式一致性问题时,管理者们为我们制定了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案并强调了很多实现细节,却忽视了重要的一点——人员的分配,由于之前每个开发人员都有或多或少的业务需求,分布式一致性这一非功能需求开发的不均匀分配,使得整个项目的进展拖延了一周之久,团队内部的氛围也一度陷入低沉,管理者在这一问题上的舍本逐末,笔者认为是不可取的

    在个人生活中,造成情绪化反应的因素可能很多,然而在工作环境中,主要的导火索是对自信的威胁。我们通常倾向于将我们的自信与生产出的产品质量紧紧关联(因为某些原因,生产出大量质量马虎的产品带来的满足感很小,尽管在某些情况下需要这么做)

    笔者认为,开发人员不仅仅是单纯的程序员,更是创造者。开发人员期望自己通过代码创造出能够改善世界的零件,写出的程序蕴含着心血和汗水,因此没有哪个开发人员会允许自己生产出的产品质量马虎。

    以笔者为例,虽然大学期间才开始着手编程,但是可读性差、不易维护、不易拓展、不优雅的代码若出于自己之手,那么很长一段时间会沮丧,甚至羞愧,因此笔者坚信软件开发者的信息取决于开发产品的质量。

    让买方而不是制造者来设定质量标准,即我们所谓的飞离卓越的航班,如果我们忽略对制造者的态度及效能带来的影响,那么让市场来产生标准也是可以接受的

    我们该如何去判断生产产品的质量好坏,甲方觉得验收合格就行吗?用户觉得可以忍受就行吗?测试组的同事们觉得没问题就行吗?笔者认为开发者内心自有一根标杆,用于判断产品的质量好坏。至于交付和加班等事宜,笔者认为腾讯算是业界模范,没有不可能完成的交付日期,没有无休止的加班要求,因而也就不会出现《质量——如果时间允许》中因不合理的交付期限而过度加班的惨象,也不会出现因开发时间短而降低产品质量的现象,开发组制定了详细周密而又合理的开发计划,一直以内心的标杆评判产品。


    办公环境

    最常使用的从电梯到工位,或者从工位到工位的路径都不经过窗口,根据这样的平面设计,窗户根本就没得到利用;靠窗的走廊总是空闲的,我们第一次是在一个摩天大楼的20层看到这样的设计——从每一个方向向外看都是美景,可实际上没人看过,在这栋楼工作跟在地下室工作没啥两样

    相比于《家具警察》中提到的类似于地下室的办公环境,腾讯为我们提供的办公环境可以说是很仁慈了。楼层中心也是类似于上图的电梯井,每个楼层上配备了茶水间和小活动间,以供人们喝茶休息等,在电梯间附近有几处小会议室,供人们临时开会讨论,真正的办公区域分布在了整个楼层的四周,办公区域也以4人一组的小隔间隔开,办公区域的墙壁都铺上了吸音材料以保证大环境下的安静,最重要的一点,几乎在楼层的各个角落都能通过窗户看到外面。

    办公环境.png

    此外,在不破坏公物的前提下,工位装饰可以由我们自由发挥,无论是海报、盆栽、手办或玩偶,都可以被带来打点我们的办公环境,公司为我们提供了舒服的办公环境,笔者认为是很有必要的,相比于那些嘈杂、干扰多、没有隐私的工作环境,舒适的开发环境总会提升我们的开发效率,费尽心力去节省那一块钱,损失的却是二十元,富有远见的管理者不会罔顾员工工作效率受到影响,就将大家搬到更便宜、更吵闹或者更拥挤的隔间里。在《朝九晚五在这里啥也完成不了》这篇文章中,对于参赛选手的工作环境对比图也佐证了笔者的观点。

    不同成绩参赛者关于办公环境的对比.png

    这些任务都需要精神高度集中,只有处在流的状态下,你才能很好地工作。不幸的是,你无法像开关那样随时启动流。你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来进入状态,15分钟或更长时间的集中才能把自己锁定在流里面。在这个引入过程中,你对噪声和干扰是非常敏感的。在一个毁灭性的环境,可能让你很难甚至不可能进入流的状态

    电话与电子邮件之间主要差别在于电话是打断性质的,而电子邮件不会;邮件的接收者可以在他方便的时候来处理。

    环境对创造力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不显眼。创造力本来就是间歇性的,即使变少了,我们也察觉不出。人们不会对创造性想法进行定量,创造力的下降是一个长期累积效应。组织会变得低效,员工对工作产生倦怠,最好的员工会离开

    在“办公环境”的最后几章节,作者着眼于办公环境中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噪音。一个充斥噪音和干扰的办公环境对于生产效率的打击是毁灭性的,甚至也会降低开发者的创造性。尽管腾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相当舒适的开发环境,但是笔者对噪音仍有所芥蒂。

    实习期间,由于公司架构组织的变动,公司的工位需要进行一次较大的调整,开发组与产品组、美工组被划分到同一个大的办公区内,而笔者正好坐在不同组的交界处。由于工作形式存在巨大差异,软件开发组大部分的编码调试都是一个人独立完成,而在必要时与他人合作或讨论;美工组和产品组则不同,大部分时间都需要大量的讨论以确定方案,此次工位调整说不上是明智之举,因为此后笔者的大部分编码时间都是在伴随着窸窸窣窣的讨论声中完成的,有时甚至觉得茶水间或者家里更适合开发。


    正确的人

    不专业这个词语经常被用来形容那些让人吃惊或有威胁的行为。任何让自信不足的管理者害怕的事物都是不专业的。长发如果长在男性员工的头上,那就是不专业;而对女性员工,就完全允许。墙上挂任何招贴画都是不专业的。休闲鞋是不专业的。喜事当头在办公桌旁跳跳舞是不专业的。嘻嘻笑或者大声笑都是不专业的。反过来专业意味着不会让人吃惊。考量你是否专业,涉及你的长相、动作以及和别人雷同的想法,就是要做一只勤劳的工蜂。当然这种变态的专业论无疑是病态的。在一个更加健康的组织文化里,衡量一个人是否专业,看的是他的学识与能力

    在《霍恩布洛尔因素》一文中,作者列举了一些当时IT公司中出现的病态现象,比如过分关注面试者们的外表,而不是关注他们的学识与能力;不允许公司内个性的存在,把人的个性扣上了“不专业”的帽子等。虽然个人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公司的形象,但是笔者认为不可过分强调这一关联,我们着实不能因为外表邋遢而否认一个人对公司做出的巨大贡献,也不能打压他人合理的个性张扬,若是整个公司的人员都打扮一致,行为举止一致,很难想象这会是多么一片死气沉沉的地方,个性不能张扬,人们士气低迷,处处担心自己因出格而被扣上“不专业”的帽子,“不专业”变成枷锁,公司不能成为人们的施展才能的舞台,那么可想而知生产效率会有多低下。

    你想雇一个人来制造一种产品,这种产品很可能和他以前做的类似,你当然需要看看候选人以前生产的产品样品,这应该是显而易见的,却往往被开发团队的管理者给忽略了。当你负责职位面试时,似乎有一条约定成俗的边界,这种不成文的规矩认为:可以只跟候选人聊聊过去的工作,但不用看到实物;其实,只要你问了候选人,大部分人都会很高兴地到来一件样品
    我们发现,大部分技能测试都针对左脑,这是因为一名新员工的任务大部分都依赖左脑,但在接下来的职业生涯中,他们做的事情会很大程度上依赖右脑,比如说管理就需要整体思考、启发性判断和机遇经验的直觉判断。所以,技能测试可能造成你招进来的人,短期表现良好却无法获得长期成功,也许你应该尝试着只雇佣那些技能测试失败的人

    在《雇一名杂耍演员》一文中,作者阐述了当时公司招聘时的现象,然而过了这么多年,作者阐述的问题仍普遍存在于国内的各大IT公司。

    笔者在大三应聘过腾讯、阿里、网易和美团等多家公司的暑期实习岗,经历过大大小小的在线笔试、心理测试、电话面试以及线下面试,虽谈不上面试经验丰富,但还是分享一点我的经历。面试的基本流程是完成心理测试后进行限时的在线笔试,笔试内容大多是基础知识以及基本算法的考察,不会涉及过于专业的知识点,之后根据笔试成绩以及填报意向,会有2-3轮的电话面试,电话面试大都是基础知识的考察、项目经历以及心理咨询,关于项目经历,正如作者所说,“似乎有一条预定成俗的边界,可以只跟候选人聊聊过去的工作,但不用看到实物”,只需要和面试官讲解一些项目的需求、架构、技术点和难点的攻克,由于时间、空间的问题,给面试官展示实际的产品确实不容易,但笔者认为,可以将自己贡献的项目放在开源网站Github(在不涉及资源问题的前提下)或者移动存储设备内,每隔一段时间就审阅自己以前开发过的项目和写过的代码,一是可以熟悉用过的技术、架构等,二是通过阅读旧代码,提升编程能力。


    总结

    通读完《人件》,笔者不禁敬佩起作者,能够跳出软件系统、技术等的束缚,将视角拉到“人”身上,从人力资源、办公环境、团队协作等“人”的方面提出解决软件系统主要问题的方案,实在是一本值得精读的好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件》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gij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