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小说,大家可以想起些什么来呢?科幻?爱情?讽刺?英雄之路?其实在我看来每一个小说都有一些共同点,作者都会利用宿舍典型的形象来表达他们的观点。或是讽刺,或是告诫,或是教学。作者和核心思想便能体现出他所生活的时代和各个方面对其的影响。
而今天的主题就是关于塑造人物。按道理来说,一个小说中要塑造一个人物需要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以及外貌描写。但是大家是否听说过小说可以利用出现矛盾的方式来展现人物的特点。通过矛盾,我们便可以看出人物的纠结点和外在的表现形式,由此便能推理出他的内在、实在。
比如说水浒传中的杨志去押送生辰纲。他是杨家将杨戬的后代,自然而然他有一颗成就大事大业的心。有一个叫梁中书的反面人物。他虽然有一定胸怀,分得清是非,对待上属非常好。也有所作为。但是他往往会区别对待人,甚至不断地搜刮民财。总之“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想要博取一个复杂的人的信任是不容易的。他的岳父蔡京即将要过70大寿,一批宝物需要被压送到京城。于是他便派遣了杨志进行押送。为自己的上属送货,是一种成就事业的方式。而且他之前也丢过几次纲。况且这次的货里全是白花花的银子(钱)。所以他非常的看重这次行动。为了要让这次搬运万无一失,于是他起五更,把一行人乔装打扮成商人。而且为了能够更早的送到,他不顾太阳骄阳似火,在如此去热的情况下让众军搬运。货物也有十几担。如果有人想休息那么杨志就会抽打他们。其实换做一般人看来,让搬运者休息休息是应该的,但杨志反其道而行,破坏了他与众军的关系,矛盾便发生了。这就是矛盾。到最后,扬智碰到卖枣的人非常警惕,但碰到卖酒的,在众军的劝阻之下他没有招架住,于是在卖酒人试喝后让所有人都喝了酒,结果却被里面下的蒙汗药迷倒了。纲就这么没了。
所以可以说那些好汉门就是借用了杨志与众军之间的矛盾成功智取生辰纲的。他立志于送纲勃取功名,但实际的做法却让纲很难送达。他的目标感越强烈,矛盾就越剧烈,困难也越大,危险也越大。所以造成了人心不齐,被药迷倒,最后失去的机会。由此我们便可以看出他特别的急于求成,且急功近利。而且不考虑怎么送纲,只考虑怎么快速送达。
还有一个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范进中举》。这个故事出自于清代作家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大概的故事就是说范进考了30多年科举都没有中,结果在某一天中了,他便发疯了。直到后来才缓下来。这个故事中包括一种对比手法,通过前后的反差鲜明的体现个人特点。比如说范静的丈人胡屠户,他在范进中举之前对他拳打脚踢,口口声声都是骂人的字眼。说什么“你可以中秀才是因为我福气大!”“你这个尖嘴猴腮的现世宝穷鬼,应该撒泡尿自己照照!”但是在范进中举后却一声一个“老爷”“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其实除了他之外,范进的邻居很多人都是这样的。但是范进身上却体现了矛盾。体现在哪里呢?很显然,他从20岁开始考试一直到54岁,一直保持一个清晰的目标,为的就是能考上,改善生活出人头地。这样的日子对于他来说很贫苦,天天受着他人的歧视。但是在小说中这一天,中举的他本应该感到高兴,结果他因为中举而疯了。这就是矛盾。他之前陷入无尽的自我怀疑和贫困,这样肯定不好受。但是在突破平行世界之后,却疯了,同样不好受。而且做官之后还要和张老爷一些官吏进行互相拉拢、互帮互助,他的道路可能才刚刚开始。通过这样的写作手法,并能体现那个时代科举制的腐败以及对读书人深深的禁锢和枷锁。非常鲜明。范进便是那个时代的受害者之一。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在矛盾的的手法下,每个人都被塑造的淋漓尽致。特别是扬志的急于求成、急功近利,以及范进的执着、麻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