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不同寻常的,因为人生的角色发生太大的变化,是的,我变成了孩子他妈。生活重心从自己转变到了孩子身上。以前我会诧异同事朋友间有孩子的互相念叨着最后总是三句不离小孩的话题,感觉似乎失去了自我,现在我发现自己也像他们一样乐忠探讨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对于从前自己的喜好却完全扔在了一边。
这样的转变让我既欣喜又惶恐不安。我发现我没有了时间和自由,甚至于有点迷失自己。我焦虑,不知道该怎样去寻找一个平衡点,偶然的机会,让我初识了妈妈再出发这个平台,踏入一个叫郭小果妈妈的写作分享会。
对于写文章我想我就是一个门外汉,我既没有在相关领域工作过,也没有上过专业的培训班,平时书看得也不多,我想用我在第一次讨论会上学到的词来说就是,输入得太少。我对写文章的概念或许还只是停留在学生时代。所以当讨论会上说每人每周要出一篇文章时,我挣扎了。
我挣扎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胆怯,是对自己的不自信,怕自己写的不够好,讨论会上有太多的精英妈妈,能量妈妈,让我看见了自己的不足。
然后我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写?我给了自己很多理由:比如,每周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绪,沉淀一下自己;比如当我老了,记性不好了,但我还能拿着老花眼镜读一读自己写的文章回忆过去等等,太多理由,就像讨论会上一位妈妈说的既然短时间内没法从书上学习到,那我们就从别人身上去学习,获取他人的精华。这话说得真好。于是我又问自己为什么不写呢?对呀,为什么不呢?!
当然对于写作的不足之处是确实存在的,系统的学习我觉得是必要条件,对于任何一门技能的掌握之前,学习是不可代替的。其次还是要丰富自己,增加输入。我觉得这两点是我要在写作过程中更加完善自己的。
在看金星采访刘嘉玲的节目中,金星说梁朝伟在拍戏中的眼神是上天赏饭吃,刘嘉玲不假思索得说:我想应该是他的专注,他对于演戏的那份投入。还有一次我在大巴公交上看见贝多芬说的一句话:我每天练琴八小时以上,世人却用天才两字总结了我。诚然,其实任何事情在发生质变的那一刹那,它是由量变积累的。那生活中的我们即使对于写文章我想我首先要做也是投入和坚持。
然后我发现自从决定每周写一篇文章我开始会去更加关注文字了,比如看电影时,一句广告词说:电影是一个国家文化输出的平台。那我想写作也是一个人思想文化输出的工具,而且它会比电影来的更直接。我现在每天都会去看一下小果推荐她的老师刘主编的朋友圈,发现老师推荐的文章都很有意思,并且看完了以后会引发深思,让人产生共鸣。
突然我感觉自从决定写文章开始,我的生活每天是有变化的,它让我更加细心的去关注周围,让我更多的去思考,而不再是浑浑噩噩又一天,写作,其实你不需要想得太多,写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