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参加了一个面试,我对自己的表现挺不满意的。如果要对自己的表现进行一个客观的评价,我以为不算太差,但是距离我自己的理想状态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面试分为两部分,先做一个自我介绍,再回答一个问题。自我介绍因为事先有准备,还算比较满意,但是回答问题部分出现了时间把握不准、预想的内容没有答完的情况,让我对自己挺失望的。如果要分析原因,我以为影响我发挥的原因有三,一是自己准备不充分,很多年没有经历这样的场面,对时间的感觉不准确,却没有进行这方面的准备,事先试一试语速与答题的字数;二是面试方临时调整了选手顺序,而我又是一个秩序感非常强的人,因此情绪受到影响,答题也就受到了干扰;三是昨晚没有睡好,今天精神状态很差,很难集中注意力。当然,也可以说,我强调的都是客观原因,主观原因还在于我自己的心理素质有待提高。
说到心理素质这一点,其实对于我来说,真的需要加强训练,刻意练习,才能够做到处变不惊。有的人或许可以任何时候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但是我想无论怎样训练,我可能永远做不到这一点。
我不由得想到了孩子的个体差异性。我们常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其实,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可是我们却常常非常简单地采用同一尺度去评价不同的孩子,运用同一标准去要求孩子。
回到我自己,我清楚地知道,如果事先有准备,我可以旁征博引,侃侃而谈,或者面对熟悉的人临时围绕某一个主题发言,我也能信手拈来,妙语连珠,但是如果是在一种临时点名、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要我发言,我可能会紧张、慌乱,虽然也能说得中规中矩,但是那一定不是我想要的,因为我的思绪会乱,我的思考会趋于肤浅,我的语言组织也会不那么清晰,我知道,这不是我水平太低,讲不出啥,而是因为我有很强的秩序感的原因。
另外,从学习方式上来说,我是一个视学型学习者,听到的东西往往不容易记住,印象不会太深刻,所以我喜欢看书,喜欢做笔记,虽然也听书,但是收效比阅读差远了。记得初中的时候,班上有一位男同学,上课总是睡觉,经常挨老师的批评,但是他的数学成绩却总在班级名列前茅,数学老师对他是既爱又恨,那时候的我们可羡慕他了。总以为他是一个数学天才,现在想来,或许他只是与我们不同,是一个听觉型的学习者,上课的时候他不是在睡觉,而是在认真听课,只不过听课的姿势与我们不同罢了。
我自己的这些特点,让我认识到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我们不应该用同样的要求对待视学型和听觉型的孩子,我们也不应该用同样的标准来考察秩序感强和表现欲强的孩子,我们不应该要求所有的孩子上课的时候都能端正地坐着,不应该要求所有的孩子都能积极主动地回应老师的讲课,不应该要求所有孩子作业都能写得又快又好……因为每一个孩子都不一样,他们每一个都是独特的“这一个”,都应该受到特别的对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