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还是《传统十论》

还是《传统十论》

作者: 周泥丸 | 来源:发表于2018-03-11 16:32 被阅读0次

    这次没有图片,因为还是发过的那本秦晖教授的《传统十论》,是的,我还没读完。

    上次笔记中说读了序言就有“朝闻道夕死可矣”之感,现在我看了下进度,读到34%了,感受是:十点闻道,十二点就可以GAMEOVER了。

    本周看的主要题目是:"抑兼并”与“不抑兼并”

    中国历史上从先秦直到明清延续数千年的是否需要“抑兼并”的争论,在我的阅读范围里是有了解的。印象最深的当然是我可能最喜欢的宋朝(确切说是北宋)时期关于王安石变法,新党与旧党之争的内容了。

    最先的时候,大概是高中吧,夜市地摊上淘了本历史方面的书,现在想来应该是盗版。得承认,从小喜欢看书是真的,但有时候某些看某些书是带有装逼成分的。比如这本想不起名字的盗版历史书籍,我会故意放到课桌上那一排课本习题的上面。

    就像上图中最上面一层平放的书差不多的位置

    但也不能只用来装逼,或者说为了跟逼格相称,书里的内容还是要翻翻的。就这样,无形中还是读到了不少历史书中没有的历史知识,再就是文言文水平无形中得到了提升。

    那时候我在的理科实验班高手很多,曾在镇上初中名列前茅的我,排名只能在十名开外,这种心理落差我不敢肯定到高中毕业有没有调整过来。

    唯一能让我心理感到安慰的便是语文课了,尤其作文一项,几乎每次都是作为范文在全班被老师朗读,这给了我极大的虚荣感。

    为了保持这种虚荣感,便需要大量阅读课外书。(其实作文一项的渊源应该追溯到小学四五年级的一篇作为入选了市里的作文选)

    就是在那时候我从那本历史书里读到了苏轼的事迹,喜欢上了他(文豪谁不喜欢呢?)。然后随着阅读搜集相关资料越多,开始涉及到新旧党争,再就是王安石变法。

    说实话,在读十论之前,我脑子里依旧对变法一事到底是好是坏说不出所以然。

    对于新党,读王安石的事,看他的生平事迹、文人等等,那绝对一代楷模;对于旧党从小就知道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后来翻过几页资治通鉴,也读过其为人处事的故事,那也是一代文豪,史家大拿。中间派有苏轼。

    表面来看变法肯定是想变得富强,变法俩字也很容易联想到后来的戊戌变法。

    对于宋朝历来都有积弱积贫的看法,当然近来这种说法受到诸多质疑。但变法图强总是没错的,但为什么导致北宋灭亡的宋微宗和蔡京之辈都是新党呢?

    直到我读了十论,豁然开朗啊。

    新旧两党的本质不同就在于一个要求抑兼并一个要求不抑兼并。

    抑兼并就是主张国家应当严厉禁止大鱼吃小鱼,不抑兼并就是主张国家应该放任不管。

    看起来都有道理,其实都不怎么样,当然这里讨论的是古代社会的情形,不是现代的概念。

    所谓“抑兼并”本质限制平民百姓间的土地自由买卖,为的是强化朝廷的经济垄断,坚决制止“阡陌闾巷之贱人”——王安石语,发展壮大的民间经济。百姓不管寡而患不均,最好都穷才好。

    所谓“不抑兼并”本质上主张朝廷不与私人争利,而这私人其实是权贵而不是老百姓。就像宋朝有句名言: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天子想的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子——臣民二元结构才好,权贵想的是天子——权贵——庶民的三元结构,自己也要分一杯羹。

    所以无论抑不抑兼并,老百姓其实都是被收割的韭菜而已。

    所以所谓新党旧党,一丘之貉尔。

    更深刻理解那句诗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还是《传统十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glw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