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水君之
看完聊斋对于人妖恋有了一些疑问和看法。
首先是否存在妖怪一类的说法,从蒲松龄的原著上来看,妖怪只是人类虚构出来的一类有灵力的,类似于人类的生物。现实生活中应该是找不到原型的,只是借助他们群妖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事。所以说蒲松龄是一位很聪明的作者,用不存在于现实的人,事,物反映了封建时期恋情的不公。这才没有被囿于文字狱,很多故事都流传到今天。
和原著相比,新聊斋把很多剧情改编得适合现代大众口味。(比如小谢单元,原著就是姜侍郎别苑成为鬼屋,陶望三自称不怕鬼进去住,结果遭到二女鬼调戏。后来二鬼得以借尸还魂,都和陶望三在一起。没有表露出二鬼从前有什么特殊背景)因此更受我们那一代人的喜爱,故事情节相比原著也更饱满丰富。但贯穿其中的一些固有偏见就是人妖不可相恋。
不仅仅是一些臭名昭著的妖有伤人之举,亦不仅是人类许久以来对妖类有忌惮之心,而是物种不同。有一些传说里即使同样是妖,也要物种分开,狐妖只能和狐妖在一起,树妖只能和树妖在一起。而且还有一些“狐妖娶亲天上会下太阳雨,人们不能随意观看”等一系列关于妖类娶亲的传说。所以当时人和妖都在乎纯正的血脉,半妖(包括人和妖,妖和人,还有本族妖类和其他种族妖类所生之子)都会成为被嫌弃的对象,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
而且人与妖之间发生恋情,总感觉对妖是不公平的。因为他们男的爱上柔弱姑娘,女的爱上文弱书生。有妖力的时候,尽管受到各路势力的反对,但是还能稍微招架,保护他们想要保护的人。
然而这类恋情,不是以失败告终,接受人妖殊途的命运。就是成功变化成人,与自己心爱的人共享一生幸福。但这时候麻烦就出现了,自己变成了手无缚鸡之力的人,傍身的法术全部消失,而自己喜欢的那位比自己还柔弱,要是再遇到危险,他们连护身的能力都没有如何幸福?所以从长远看无论能否长相守都是个悲剧。除非假设他们今后的道路一切顺利,或者其中一人再习武艺。
除了人妖殊途外还有一个偏见在现在写文的时候也容易出现的偏见,就是妖精一般是坏人,人类一般是被迫害的好人。如果一篇文写成人类是反派,而妖精是正派。描写妖精比人类单纯少心机,就会被批判或者难于接受。其实我觉得妖精成为正派完全可以啊,就像咱们自己经历的,蒲松龄当时也经历过,有的人类并不比妖类心术正,但是现在的故事普遍喜欢的都是人好妖坏,后来想了想可能大家都希望通过这些故事,让人类珍惜自己单纯的样子。达到一个呼吁人们返璞归真的效果吧。
希望每一个故事所许下的美好愿望都能够实现。
也希望每一个真心相爱的人和妖,后半生都可以幸福地在一起生活。
真正地做到岁月静好,时光不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