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堤上行三首 (其一、其二) 刘禹锡

堤上行三首 (其一、其二) 刘禹锡

作者: 雅迪希 | 来源:发表于2024-03-11 22:12 被阅读0次

1

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樯堤上楼。

日暮行人争渡急,桨声幽轧满中流。

2

江南江北望烟波,入夜行人相应歌。

《桃叶》传情《竹枝》怨,水流无限月明多。

《堤上行》三首大约写于任夔州刺史到和州刺史时,即长庆二年(822)到长庆四年。

第一首活象一幅江边码头的素描画:堤头酒旗相望,堤下船只密集,樯橹相连。可以想见这个江边码头是个人烟稠密、估客云集的热闹所在。前两句诗为我们展示了江南水乡风俗画的完整背景。三、四两句,描摹近景,增强了画面感,画出了一幅生动逼真的江边晚渡图。“日暮行人争渡急”中的“争”字和“急”字,不仅点出了晚渡的特点,而且把江边居民忙于渡江的神情和急切的心理以简练的语言传达出来。诗人写黄昏渡口场面时,还兼用了音响效果,他不写人声的嘈杂,只用象声词“幽轧”两字,来突出桨声,写出了船只往来穿梭和船工的紧张劳作,使人如有身临其境之感。

这首诗将诗情与画意揉在一起,把诗当作有声画来描绘。诗人很善于捕捉生活形象:酒旗、楼台、樯橹、争渡的人群、幽轧的桨声,动静相映,画面灵动,通过优美的艺术语言把生活诗化了。

《堤上行》的第二首重在描写长江两岸的风俗人情,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诗写入夜时堤上见闻。夜色中隔江相望,烟波渺茫。“烟波”二字,把迷蒙的夜色和入夜时的江景写得非常美。在静态的景色描绘之后,继而写出江边堤上歌声四起,相和相应,打破了静夜的沉寂。他们唱的是什么歌呢?诗人用一句诗作了概括: “《桃叶》传情《竹枝》怨”,都是巴山楚水人民爱唱的民歌。句中的“情”和“怨”,很值得品味,可以想见,这歌声对遭贬谪、受打击的诗人来说,自然会惹动自身的“情”与“怨”的,这也是“ 含思宛转”之处。诗的结句高妙,极有意境。“水流无限月明多”是写眼前所见之景,契合江边和夜色。同时也是比喻,以流水和月光的无限来比喻歌中“ 情”与“怨”的无限。这句诗是以视觉来写听觉的,流水与月光,既含流动之势,又具明丽之色,这是用眼可以看到的,是视觉的感受;但是优美、动人的歌曲也能给人灵动、流丽的艺术感受,两者(指视觉与听觉)能引起“通感”。这种描写创造了优美的艺术境界,产生了良好的美学效果。

总而言之,这两首诗,形象鲜明,音调和谐,清新隽永,写景如画;有浓厚的乡土味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是刘禹锡学习民歌所取得的成果。

相关文章

  • 堤上行

    绿杨荫里堤上行,粼粼清波江水平。 天增妩媚三分色,七分妖娆待游人。

  • 堤上行

    岁暮金风起,寥落游子伤。堤上迟行迹,忽见菊花黄。众木皆惊惧,独它不畏霜。凋零百花后,犹有一丛芳!

  • 周末堤上行

    一、上堤 霾里似无仙, 风中应有闲。 一骑上柳堤, 两岸绽翠帘。 芊草清露新, 野鸟歌喉甜。 难得署中游, 雨后生...

  • 闲诗二首

    其一 闲人 富贵非我愿,荣华亦不关。 人世多浮尘,闲人自心安。 戊戌年正月二十读刘禹锡《咏史二首》有感而作。 其二...

  • 异体字习书《刘禹锡竹枝词一》(2019-06-25)

    刘禹锡·《竹枝词·其一》 ...

  • 数树深红出浅黄

    刘禹锡《秋词二首》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其二》 山明水...

  • 9月30日

    9月30日背诵的诗词篇目为:卢纶的《塞下曲》其一、其二、《送李端》,刘禹锡的《再游玄都观》,欧阳修的《采桑子》,共...

  • 向着明亮那方3.17

    秋词 (唐)刘禹锡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其二 山明水净夜...

  • 绝句二首

    无题 (其一)袅袅柳丝垂,青青豆荚肥。欣欣踏莎去,耨罢荷锄归。 惜别 (其二)依依堤畔柳,戚戚曲塘荷。小舸悠悠走,...

  • 偶于月夜有感

    文/简五 其一 月未满,河边堤树暗淡,薄衣不耐夜风寒。 石料峭,恰如卧兽欲啸,却是岸边一沙碉。 其二 长桥月落千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堤上行三首 (其一、其二) 刘禹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gntf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