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豆瓣上评分8.1分的电影《起跑线》,上映后获得了观众们的一致好评,影片取得的成功不是因为制作精良,也不是因为明星云集,而是电影本身反映出了当下所有家长的不安与焦虑。
印度中产阶级夫妇拉吉和米图,“望女成凤”的妻子米图坚持女儿不应该再走他们的“老路”,决定要将女儿送入到一流的贵族精英学校。但是入学要求很严苛,并不是有钱就能够入学。上层贵族阶级、高档的学区房、家长考核等一系列的要求,让拉吉和米图开始了漫漫入学路。
妻子米图说服丈夫拉吉,巨额购买高档学区房,从“贫民窟”搬到了精英人士聚集的地方。夫妻二人邀请女儿未来同学们的家长们参加家庭party,融入到新的群体,但是丈夫拉吉的“乡土气息”与一口受人歧视的“印地语”遭到了嘲笑,聚会结束后米图又搬出了那一套令人焦虑的说辞,担心女儿的未来。拉吉开始认真起来。
入学报名前,夫妻两人经过一系列的培训参与家长考试,最终入学失败。究其原因,辅导人员指出关键所在:“他们不想录取一个服装店铺老板的女儿”。
学校的严苛,让试图送礼行贿的拉吉再次碰壁,无奈之下,拉吉听说了学校会有25%的贫困生入学资格,拉吉做了假的贫困证明,终于看到了入学希望。
学校深知贫困生入学政策已经成为了“有钱人”的游戏,学校安排专门人员去调查每一位贫困生报名的家庭。拉吉和米图“被迫”搬到了脏乱差的贫民窟。
在那里,夫妻二人认识了善良真诚的普拉卡什夫妇,卡什夫妇是穷人家,但是也在努力地为自己的孩子争取那所学校的入学资格。在贫民区的生活让拉吉夫妇成功通过审核,在最后抽签入学中,成功被抽中。相反,卡什夫妇的孩子落选。
为了“筹集”拉吉女儿的入学学费,善良的卡什冒着被车撞的风险,为他们筹够了入学资金。手中握着带着危险与生命的一沓钱,拉吉陷入沉思。
拉吉夫妇开始匿名捐助贫困儿童入学,并且重修公立学校。后来偶然被卡什识破他们的富人身份,卡什绝望地说:“因为我们不知道如何偷窃别人的权利。”拉吉下定决心要将错误改正过来,为女儿办理退学并将入学资格还给卡什的孩子。
妻子米图最后决定要将女儿送入公立学校。拉吉打趣道女儿未来可能会成为他那样的人。妻子会心一笑,说她希望女儿未来可以成为像她父亲那样的人。夫妻二人最后改正了自己的错误,为女儿树立了榜样,让女儿真正的赢在了起跑线上。
每一位家长都在努力地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就像影片中的拉吉和米图,希望孩子能够超越自己,在未来社会中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影片中的贵族学校课程,不再是背一首诗、做一道数学题,而是更多的艺术课程,绘画、舞蹈、语言、骑马等等,全方面地培养孩子。
回到当下,孩子们的教育也正在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与影片中一样,更多的家长意识到了好的教育不仅仅是学习课本的固定知识,个人素质与见识的培养也至关重要。家长们希望孩子能够接受更多的艺术教育、综合素质方面的培养,从而开拓视野、接触一切新鲜美好的事物,让孩子成长为一个优雅而专注的人。因为在未来的竞争中,综合素质决定了一个人能成长的高度,同时这也是家长更愿意为孩子的教育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的原因。
在网络上,曾经看到一位家长发帖说:“孩子学跳舞,后来在幼儿园的演出中翩翩起舞,自信又专注的样子,让我觉得我的宝贝就是美的化身。我希望能让她接受更多的美学教育,因为气质真的不一样!”
马云曾说:“未来三十年,不学艺术将会找不到工作。”
“未来的三十年会把很多今天看来很可能的事情变成了不可能,会把很多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可能。”
“以前的二十年我们把人变成了机器,未来20年,我们会把机器变成人。”
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教育的改变与进步也正是在间接地培养孩子的“核心竞争力”。气质、素养与格局,是可以从艺术等教育中直接获得的,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家长会选择让孩子学跳舞、学绘画,不是为了掌握一项技能,而是为了得到更有意义的收获。而这种收获,将伴随孩子一生。
天鹅湖畔少儿芭蕾舞艺术中心,采用英国皇家舞蹈学校课程体系,致力于英国皇家芭蕾在中国的普及、教育和传播。秉承“快乐芭蕾”的教学理念,为3岁以上的孩子开设适应性课程,由浅入深情景式教学,致力于让每一个孩子享受芭蕾的乐趣。
兴趣教学 培养学习专注感
三语教学 与国际课程接轨
互动课堂 想象力尽情释放
芭蕾塑造优雅气质
气质,是一生最好的名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