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苑》(38)
卜算子
清 . 毛先舒《填词名解》说:“唐骆宾王诗好用数名,人称为‘卜算子’,词取以为名。”清 . 万树《词律》说,北宋黄庭坚有“似扶着,卖卜算”句,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调名本意为歌咏占卜测算的小曲,又名“卜算子令”等。此调有多种格体,俱为双调,仄韵。正格体为44字。上、下阕格式相同。词谱:(略)
苏轼:卜算子 .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译文】:
月儿弯弯,挂在枝叶稀疏的梧桐树上;更漏已尽,夜深人亦静。谁能见到幽居的人独自往来,仿佛那缥缈的孤雁身影。
突然间惊觉起来,又回头观望;心中的怨恨无人理解。拣尽了寒枝也不肯栖息;宁愿落宿于沙洲,忍受寂寞和寒冷。
【简析】:
此词应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底,或元丰六年(1083)初。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居住在黄州定慧院(在今湖北黄冈市东南)。词人借月夜孤鸿的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洁、蔑视流俗的心境。
词的上片用“缺月疏桐”、“漏断人静”、“孤鸿只影”等物象,营造出一种孤高幽寂的意境,展现了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是词人的自我写照。
下片同写鸿与人:惊觉回头,无人理解;拣尽寒枝,栖息冷洲。这既是写孤鸿的习性和窘境,也是写词人自己遭受贬谪后的孤寂与高洁。两者结合,物我同一,极富象征性和诗意之美。
作品显示出词人孤高的思想品格和精湛的艺术造诣。正如同时代的大词人黄庭坚所赞:“东坡道人在黄州时作,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
【注释】:
<1>漏:更漏,古人计时用的漏壶。“漏断”指深夜。<2>幽人:幽居的人,作者自指。<3>缥缈:高远隐约,若隐若现的样子。<4>省(xing第三声):明白,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