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借助于试卷和完成情况,从核心素养层面帮助孩子找到进步点。
关键知识和关键技能:课标规定的词法、句法,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
如何达到目标:和同学们一起回归错题,共同感悟正确的答题思路和技巧。
具体内容:
1. 这篇文章的体裁是说明文。它主要对人工智能生成图像的现象以及如何辨别真假图像的方法进行了说明和介绍。
在第一自然段相关内容中,第 31 题对文中“panic”的词义进行猜测。其中选项 C 是“feel uncertain”,选项 D 是“anxious or frightened”。首先要向学生坦言,这样的题确实是有难度。如果选 C 或者 D,说明已经尽力了,错了也不要太过于自责。
但是这个题是有解的,我们只要学会思路就行。词汇猜测题一般都能在上下文和语境中找到答案。“You may have difficulty finding out whether it is real or not”,这里的“have difficulty finding out”就是这个题的关键,但是学生们为什么会选“feel uncertain”呢?在不仔细推敲、分析的情况下,我可能也会选“feel uncertain”。所以下次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们不能只靠直觉,一定要找到关键点,这种做题能力,也就是思维品质,是优等生在提高的点,也是比较容易提升的点。
2. 补全对话 73 题正确答案应该是“Did you take any photos?”,有同学用的是“Did you take some photos?”,基础知识掌握不准确。第 75 题上面的是“By the way, what were you doing at that time”,正确答案应该是“We were”,后面加表示正在进行的动作。但好多孩子直接填的都是过去式。这些孩子的提升点在于,需要提升做题时的高度集中注意力,这种能力在课堂上可以通过限时准确度提升练习来训练。
3. 语篇填空第一节。
借助这 10 个词汇和 10 个空的正确形式,和孩子们一起强调了两个名词不一定都考它们的复数形式,两个形容词可能都会变形,有的变成副词,有的变成比较级形式,变化会不一样。包括动词的变形也是一样,要从动词语态和时态等方面进行分析。当问起大家哪个错的时候,只有李莹同学提到了“fall”在这里的用法,而这一大题也只有她一个人做对了。为什么其他同学没有做对,而我又没有提出疑问,说明他们心里没有疑问,当他们看过正确答案之后都明白了,也就是说,他们具备做对这个题的能力,可能是因为做题策略有问题。所以还需要限时练习。
4. 完形填空。
亚娟等几个同学把“search”(搜索、搜查)和“research”(研究、调查)搞混了。还有“develop”除了“发展”的意思,还有“开发”“形成”“产生”等汉语意思。
总之,通过试卷讲评,让我更清晰地看到孩子们能力提升的必要性,当然仍然要回归到一篇阅读上,回到他们的质疑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