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听邻居说,盖久了的旧被子经过翻新后变得更好盖了。我一想,家里不也有一床盖了多年的旧被子,几次想扔掉又觉得可惜,不如拿去翻新一下。于是,我就把旧被胎弄到镇上的一个加工棉被的人家翻新。
本以为,做棉被的肯定是五大三粗的男人,翻新一床旧被子至少要大半天的时间。哪知,我刚到做棉被的人家门前,一个年纪轻轻的女子就迎上来。我问,你家做被子的吗?女子说,是啊。我说,想把旧被子翻新一下,要多长时间啊?女子说,不到一个小时。我心一惊,这么快?我怀疑地问,就是你做被子吗?女子说,是啊,我老公出去办事了。
走进做被子的家里,我才发现家里有几台大小不同的机器。我这又明白,现在做棉被根本不再像过去那样人工做棉被了,而是用上了专门加工棉被的机器。
女子先把我带去的旧被胎用电子秤一称,问我要做多大的被子,要不要掺丝绵。我说,还做这么大,为什么要加丝绵呢?女子说,棉花加入丝绵被子不容易板结变硬,盖在身上更舒服。我说,那就加一斤丝绵。女子抬起连接在一条长板凳上的一把铡刀柄,“咔、咔、咔”的几下,旧被胎就被铡成了几块小被胎了。女子又用电子秤称了一块小被胎,刚好一斤重,她说,这一块就留下不绞碎了,留着以后再做被子用吧,用一斤丝绵代替它。
女子把铡好的几块被胎拎到房间最里面的一台机器旁,我问,这是啥机器啊?女子说,这是绞棉花机,就是把棉花绞碎变成绒子。女子走到墙上的一个电闸下,把电闸往上一推,绞棉花机“哧”的一声启动起来。女子把几块小被胎一块一块往绞花机的进料口送,瞬间,棉花绒就从机器的出口传送出来了。

几分钟的时间,原来八斤重的被胎就被绞成了棉花绒子。
离绞棉花机二尺远的地方是一台大机器,机器的一边是摆放棉花绒的进料口(传输平台),另一边则是一个塑料做的大磙子。女子说,这就是制被胎的弹棉花机(梳棉梳理机)。女子推上墙上的一个电闸,机器“轰”的一声响起,同时,那个大磙子开始转动。女子把棉花绒抱上进料平台,机器自动把棉花绒往机器里送,从机器下面出来的就是薄薄的棉花胎,不停地绕在那个大磙子上。大磙子越滚越大,直到所有的棉花绒都变成了棉花胎。

接着,棉花胎从大磙子上取下进行罩纱和压胎。同样,罩纱和压胎也都有专门的机械。棉花胎罩好纱后放在压胎床上,女子把墙上的电闸一合,吊在空中的压板满满地放下来,当压板压在棉花胎后还不停地摇摆震动。压了几分钟,再吊起压板,把棉花胎折叠几下,再放下压板再压。两次一压,蓬松的棉花胎变小了许多。

最后,压好的棉花胎套上被套,放到一台叫缝绗机上进行缝绗。缝绗机连接着电脑,只见女子打开电脑屏幕,点击了几下键盘,电脑屏幕出现了一个花样图案,再点击一下按键,缝绗机就按照电脑设计的图案开始工作了。缝绗机的大梁慢慢前后移动,大梁下的电动缝针则左右移动。又几分钟的时间,电脑上的图案就出现在了被胎上了。到这时,一床被胎就完全做好了。

我问了一下价格,女子说一百块钱。我付钱后就把被胎拖回家。路上我越想越感慨,现在的科技真是太发达了,做被子都用机器用电脑,一床被子半个小时就做好了。过去弹棉花做被子是大男人的活,现在一个弱女子简单地操控机器不到一个小时就做完男人干一天的活。这在以前真是难以想象的事情。这个世界变化得太快了啊。我也不禁想起多年前乡村人家人工弹棉花做被子的一幕一幕。
三四十年前,人们弹棉花做被子一般在秋冬时节,因为这时地里的棉花收上来了,家家有了做被子的材料。人们的空闲时间也多了,会做弹棉花手艺的人又可以出去做点生意挣些钱。于是,乡村里常会听见 “弹棉花哟弹棉花,哪家弹棉花呀”的吆喝声。听到这样的吆喝,谁家需要弹棉花的,主人马上会跑出来叫住弹棉花的师傅(棉花匠),打听弹一床棉花被的价钱。如果棉花匠出的价格符合主人的心意,主人就会把棉花匠留下来弹棉花。
记得有一年,我的大哥要在当年的冬天结婚。结婚得要做两床新棉被,母亲在秋天收棉花时就做准备了。母亲拣中等好的棉花拿到轧花厂轧成皮棉(纯棉花),专等棉花匠来弹棉花做被子。
很快,庄子上就来了一位棉花匠,棉花匠带着一把大弹弓、木槌、木磨盘、篾条、棉线球等弹棉花的工具。母亲用几条长板凳搁起四块门板,然后,将棉花从麻布口袋里扯出平铺在门板上,让棉花匠开始弹棉花。

棉花匠站在门板的一边,将一根竹篾条的一端紧紧地用手帕布绑在腰间,另一端有绳索吊起弹弓,然后左手抓住弹弓,将弓弦紧贴着棉花,右手握定木槌柄,向牛筋做的弓弦锤去,只听得“嘭”的一声响,那棉花便瞬间棉絮飞扬。如此前前后后一下一下地锤去,随着“嘭嗒、嘭嗒”的美妙乐章响起,那棉花如柳絮翻飞,细丝飞满了整个屋子。棉花匠戴着口罩,以防棉丝吸入肺部。待棉花的上面弹松后,棉花匠放下弹弓,用几根竹篾条贴着门板伸进棉花的底下,轻轻地把棉花翻过来,继续弹松。
直到全部棉花被弹成了蓬松的棉花绒,棉花匠就根据被子的大小把棉花规整成一个厚薄适中的长方体,然后开始牵纱拉线,就是给棉花绒罩上粗细相间的红线白线。拉线时需要主家人帮点忙。棉花匠先将有车轴的棉线球定位在门板的一角,将线头穿入弹弓前端铁环中,再腰悬弹弓,左手执弓,右手抓住线头,他请我的母亲站到对角,用弹弓把棉线传给母亲后,把弹弓往左一摆,手中又抓住棉线时,母亲听从棉花匠的吩咐掐断一根头,并抓住另一头,就这样,一根一根纱线对角均匀地拉在棉花上。拉好右角,又拉左角,再换位交叉拉线。每拉一根线,线头应超出棉被边缘三公分左右,以便与另一面相衔接。这样循环往复,拉好一面,再拉一面,线全拉好后,一床棉花胎就制成了。
最后是压磨。拉线后的棉花胎还较松厚,棉花匠双手抓住圆木磨盘,用力推动压磨棉胎,或者双脚站在磨盘上扭动腿脚用力压磨。棉胎经过压磨变得结实柔软又有韧性。
做好一床棉被一般需要大半天或一整天的工夫。做棉被也不只是用现成的棉花做,也可将盖久了的板结变硬的旧棉被翻新成新棉被。
从人工弹棉花做被子到机器加工被子的变化,不正说明社会在进步科技在进步吗?这不正是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吗?真的相信,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老百姓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科学越来越文明,我们的小康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光明。
网友评论